重生天启大帝_第三十二章 圣旨被封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圣旨被封驳 (第2/2页)

去砍头就行了。这两人本身就听调不听宣,很多时候连调都不听,每人手下又都有几万武装。直接去抓人,除了让他们把造反的时间提前之外一点用处都没。

    朱由校一时间还是有点不知所措,而且连个商量的人都没。奢崇明会叛乱完全是他凭着穿越之前的历史知识加上现在资料分析得来,可是这没办法和大臣们明说。朱由校只能先让四川和贵州把军队集中到大城市再说,于是下午朱由校两下两道中旨,命令贵州的军队向遵义和贵阳两地集中,四川的军队向CD重庆两地集中。

    但是两道中旨传给内阁之后,首先首辅刘一燝拿起来翻看。朱由校即位之后,直接下中旨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且还都是关于内宫里的事情。刘一燝看过圣旨后就一阵无语,把圣旨传给其他几个内阁大臣看,大臣都有点目睁口呆莫名其妙。

    既不是东林党也不是浙党,缺一直喜欢发表意见的何宗彦先说话到:“皇上怎么突然让两省的军队集结?最近四川贵州很太平,除了前几日奢崇明要求带兵支援辽东之外也没其他消息了。”

    史继偕发言到:“两省集结军队,皇上这是要做什么呢?不会是像调来支援辽东吧?”

    韩爌看了一眼之后说到:“怎么可能,就算其他省的军队,也可以从河南、江西等地方调兵,怎么可能舍近求远,千里迢迢的从四川贵州调兵?”

    这是朱国祚说到,“皇上这样做,会不会和奢崇明要求调兵去支援辽东有关?”

    刘一燝没好气的说到:“怎么可能,奢崇明请求率兵去辽东这是好事,皇上在早朝把这件事搁置了,但是这和四川贵州的军队集结有会什么关系?皇上一定是受到了小人蒙蔽而做出来的荒唐决策。”

    其他人虽然有些自己的想法,但是对刘一燝的意见基本都同意,都感到有点荒唐。于是刘一燝直接把两道中旨全封驳,退给了朱由校。把朱由校给气的只吐血,自己唯一想到一点对策,竟然还被内阁给封驳回来了。

    不过朱由校虽然气的吐血,中旨都没摔,因为他知道还有用。他现在只能希望锦衣卫能早点出结果来,于是又派太监去曹化淳去催促骆思恭。

    朱由校也第一次直观的见识到了明朝内阁权力之强大,竟然直接把他的中旨给封驳回来了。以前很多朝代,丞相也都名义有上副署圣旨的权力,可是实际上皇上做出来决定后,那就是金口玉言,谁敢违抗。可明朝,内阁制度完善之后,权力一步一步的加强,封驳圣旨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事。明朝内阁封驳圣旨是很平常的事情,尤其是一些强势的首辅。

    看来自己现在的皇权看起来上至高无上的,实际中缺完全不是那回事。朱由校此刻终于明白为什么要建立司礼监,设立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了,这就是皇上拉些太监帮助自己一起对付文官的。

    作为从二十一世纪传来而来,他在心底里对太监,对东厂,对锦衣卫都有些反感。但是眼下只有这些人,完全服从他的命令,看来为了他的重振大明的大业,他还必须多利用这些人来强化自己的权力。

    朱由校之前就了解过锦衣卫的情况,他对现在锦衣卫的情况并不满意。锦衣卫中因为很多人都是通过世袭或者萌荫进去的,大明建国已经二百多年了,锦衣卫已经变的十分臃肿,但是因为其权利很大,效率倒还是可以。

    锦衣卫的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文官集团进行制衡,它就是皇帝手里一把锋利的剑。厂卫都是皇帝手里很好的统治工具,朱由校打算对锦衣卫进行改革,让其更好的为自己服务。

    不过朱由校现在还想好,而且需要和东厂一起来考虑,他可不打算解散厂卫自废武功。内阁制度完善之后,明朝的文官集团的权力已经十分巨大,而他之后想对大明朝进行彻底的改革,势必会遭到保守的文官集团的强大阻力,厂卫就是对付文官集团的两个大棒。

    而且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太监和锦衣卫的确能起到文官起不到的作用。比如孙承宗马上就出发去辽东赴任辽东经略,那么在他去辽东之前就任命一个亲信的太监做监军,以对孙承宗的权力进行制衡,保证军队对大明的效忠。而在这个监军太监人选问题上,朱由校倒是有了犹豫。

    ——————

    今天依然双更,求推荐求收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