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卷 望岁 第二章 探究 (第1/2页)
第二章探究 见众人都是低头沉思状,明磊顿了顿,又接着说道:“诸公想想,这是怎样的威势?不要说多尔衮本人,就连北朝的王公大臣也早就视他为皇上了。。。阅读网这样的身份,他什么‘女’子要不到? 布尔布泰就算再美丽动人,也是三十几岁行将发福的半大寡‘妇’,将心比心,不要说多尔衮,就算换作诸公,又有几人能动心? 话又说回来,一旦布尔布泰与多尔衮‘私’会,她那个太后头衔还怎么保得住?尔等以为这太后有多少实力?不要说她,就算她那个半大小子顺治,不用说效忠,就是搭理,恐怕也是有数的几个。 而她的生死对于多尔衮来说,如同捏死一只蚂蚁相仿,她敢进呈毒‘药’吗?就算她敢,多尔衮身边那么多内‘侍’,其中藏龙卧虎啊,单单一个和咱们‘交’过手的何洛会,就是何等‘精’明的人物,能这么轻易着了道吗?” 听明磊这么一分析,朱由榔也有些疑‘惑’了,“依卿家看来,多尔衮到底是怎么死的?” “陛下!很简单,绝非死于非命,一定是病死的!而且依微臣大胆推断,他多半死于气‘胸’!” “气‘胸’是什么病症?朕怎么闻所未闻呢?” 明磊心说,这是西医的说法,你要听说过,那才叫怪事呢!“回万岁,臣也是听那些西洋传教士说的!大意是:因肺脏萎缩和纵隔受压移位导致急‘性’进行‘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的一种病症。” 见众人还似在五里雾中,明磊只好信口胡勒,“说白了,就是肺漏了,有了窟窿。” 这下,众人都明白了,“不过,他不是伤了膝盖,怎么能把肺摔漏了呢?” “其实我们呼吸时,肺是一张一合的循环往复。而肺表皮是层层叠叠摞着的,所以看着不大,真要张开大得超乎诸公道想象;漏个把窟窿,初时几乎可以没什么感觉,可能会偶感‘胸’闷、有些轻微的呼吸困难。 可一旦窟窿面积超过十之二三,随着呼吸漏出来的空气全部留在‘胸’腔里无处排泄,肺被挤压得空间越来越小了,最终会使肺无法张开,简直无‘药’可治,用不了几天就会活活憋死的。 瘦高体型人,因‘胸’腔狭小,最易形成气‘胸’。具微臣多年来掌握的情报分析,多尔衮身高将近1.90米,而且从小就很瘦弱。他自己就说过,松山大战时,劳神焦思,几天几夜,不眠不休,落下了常常略感‘胸’闷和偏头痛的病根。 多尔衮率军入关后,一度症状颇剧,相信是和‘日’理万机,疲劳过度,‘精’神紧张,兼水土不服,关内关外气候差异过大这些因素有关。 据微臣推断,多尔衮从京城到喀喇城,路上鞍马劳顿,加上正是十二月,塞外气候严寒,与京城大不相同,劳累和气候的大差异‘诱’发了他的偏头痛。 偏头痛发作前兆是眼前出现盲点,我相信多尔衮是一个意志很坚强的人,无论头多疼都不会让他坠马的。所以,一定是他晕厥了,才会坠马。 一般人要是清醒时坠马,多半手臂会下意识的支持一下身子,而多尔衮是昏‘迷’以后坠马,下落时一定是直‘挺’‘挺’地拍在地上,使‘胸’部受到猛烈的撞击震‘荡’。 可能对健壮的人来说,这点撞击震‘荡’还不能说有多严重,但由于多尔衮本就瘦弱,而且早就有了不为人察觉的自发‘性’气‘胸’,这撞击就是致命的了。但当时还觉察不到。而他的偏头痛经过几个小时的卧‘床’休息后,应该大大缓解,所以多尔衮第二天又出猎了。 气‘胸’患者最忌剧烈运动,多尔衮本来患自发‘性’气‘胸’,肺底部的肺泡破裂漏气,加上坠马的撞击震‘荡’,使得肺部的伤口更大,再去骑马行猎,肺部漏气就更快了。而且肺内部的伤口也会扩大,就会有出血。据得到的他们清廷密录报告,多尔衮坠马后确实有咯血的现象,这就更加应证了微臣的推断。但咯血不是致命原因,咯血说明他肺部的破‘洞’更大了,肺漏气就更快,漏出来的气积在‘胸’腔内,越积越多,导至肺的扩张空间越来越小,以至无法呼吸,这才是致命的原因。” 此时,大殿内鸦雀无声,半晌,朱由榔才喃喃道:“真没想到,多尔衮竟是活活憋死的!真是匪夷所思!匪夷所思!” 此时,端坐在永历帝之下的孙可望,心中也是惊诧莫名。说起来,孙可望确是天姿非凡。他作战非常勇敢,“战辄先登”,每次战斗都身冒矢石,亲临前线指挥。除此之外,他的领导才能也十分突出,颇能吃苦耐劳,“夜尝不寐,裹甲微行,携刀巡视。” 明磊所得到从大西军内部传来的密报也说:“孙可望智识宏深,决断过人,更甚李定国、刘文秀远矣!且与士卒同甘苦,zìyóu谈话,表现坦白,温情大量,慷慨态度,且尝与属下饮食,深得士心。” 但是,无庸讳言,揭竿而起的草莽英雄们大都在无“余粟、余力、余智”的条件下长大,没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发展智力。因此,大部分农民领袖都习惯于浅层思维,缺乏系统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善于破坏,不善于建设。这也就是为什么数千年间千百次农民起义里,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两个人最终从社会最底层直接走上了皇位。 此时,孙可望看着周明磊,不禁想起了先皇取中的状元张大受。孙可望原先一直搞不明白,此人仪表堂堂,先皇一见也是大悦,赏赐非常,又是美‘女’、又是甲第、又是家丁,甚至赐宴,欢聚一‘日’。身边的所有人在旁边‘交’口称赞先皇取中了人才,将来必然会“辅佐圣明,此国运昌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