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风云_第三卷 逐鹿 第一百零一章 相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卷 逐鹿 第一百零一章 相惜 (第2/2页)

算答应了郑成功的条件。

    等朱以海一到厦‘门’,就被郑成功脚不沾地地送到金‘门’岛荣养,反倒把张名振等一干人马留在了厦‘门’修整。

    郑成功初见张名振,很是嚣张,也不让座,大大咧咧地说道:“汝为定西侯,数年间所作何事?”

    张名振楞着脖子,不客气地说道:“中兴大业!”

    郑成功从鼻子里重重哼了一声,“安在?”

    “安在!济则征以实绩,不济则在方寸之间耳!”

    “方寸之间?方寸何据?”

    “在背上!”说着话,张名振也不解衣,双手一较劲,呲的一声就将上衣扯成两半,‘露’出厚实的前‘胸’。

    张名振一转身,“赤心报国”四个大字,每个字长足有一寸,深入肌肤,由于时间久了,鲜红‘色’早就褪为暗红‘色’,饶是如此,落在世人眼里,还是一般的振聋发聩。

    郑成功愕然良久,满脸羞愧地起身离座,一揖到地,悔谢曰:“久仰老将军声望,复不敢相欺也!”

    从此,张名振在郑氏军中声望鹊起,郑成功每每相见,都是待若上宾。

    随着时间的推移,郑成功虽然越发敬重张名振,但他真真亲厚的却是张煌言。说起来,两个人很是投脾气。当初,郑成功军容甚盛,每每有心吞并他们。张煌言总是以平冈军为鲁王禁卫,不容他人染指。后来,两人相见,张煌言深知千穿万穿,马匹不穿的道理,一上来就狠狠地夸奖起郑成功,“招讨始终为唐,真纯臣也!”

    一句话,正搔到郑成功的痒处,唬得他也回敬道:“‘侍’郎始终为鲁,岂与我异趣哉?”

    张煌言笑了,他那句话,暗含之意甚多,没想到郑成功竟只理解了字面,不过,能知道他们所奉不同,从此断了吞并自己这支人马的念想,也是好的啊!

    郑成功笑得也很灿烂,他早就打听清楚了,对面这个号称他们鲁系的智囊,只要和他‘交’善,才有劝动朱以海自行宣告撤出监国名份的把握。远在桂林的周明磊早就向他许诺,既然孙可望受封秦王开了先例,只要自己立下‘逼’迫鲁王自动撤除监国的大功,将奏请朝廷赏给自己一个两字郡王的爵位。

    这可是王爵啊!这让这位嘴上不说,心中对功名很是热衷的年轻人如何不为之抓狂。郑成功连名字都替自己想好了,取长寿平安之意,就称延平郡王好了!

    于是,俩个各怀心思的当世英雄相视大笑,最少表面上看来,两人从此成了莫逆之‘交’,但这历史的真相,除去几位当事人,又有几个能明了呢?

    历史进入顺治七年以后,随着山西大同的失守,南明在很短的时间里接连丢失了九江、舟山这样的战略要地,可奇怪的是,清廷弹冠相庆倒也罢了,桂林的南明朝廷也是喜气洋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朱由榔高兴,主要是因为朱以海就要撤藩了,如此,天下归一,自己的正统地位再无人可以撼动了。而明磊不以为意,那是因为九江根本就是他让出来的。

    当时,一听他说要撤出九江,所有人都不干了。‘逼’得明磊只好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了。

    “你们也不想想,我们扼守九江,死死卡住了襄阳、岳州与安庆、金陵的联系,想什么时候紧一下,就能紧一下,这是清军所必救的。

    你们算算,这才多少时间,我们已经打退了清军两次围攻,如果这样下去,清军一有力气,必然还要再来攻打,可以说是不死不休之势。长此以往,不就又变成我们独自扛住清军的全部力量了?

    那我们招来大西军,笼络郑成功,还有什么意义?

    我盘算着,经过这些时‘日’的折腾,鞑子再想组织这样大规模的三路进攻,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那么,在孙可望、郑成功和咱们之间,他总要拉一个打一个吧?

    郑氏有他父亲在běi‘精’这层关系,咱们和受清廷宠信的汤若望神父有些渊源,怎么看,守着永历帝的孙可望都最有可能成为清军的打击对象!”

    “大哥,你说的是不是太武断了?这等军国大事,岂是凭人熟就能决定的?”

    “那好!尔等好好看看天下的形势,我和郑成功最多只是一面受敌,唯有孙可望,北面是平西王吴三桂,东面是定南王孔有德,能受到两面夹击,让你选,你会攻击哪一个!

    所以,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我们行的这是驱虎吞狼之计。如同太祖皇爷,我们多积粮草缓称王,待到天下有变,也好一战而定天下!”

    九江丢了,舟山丢了,这些都不足以牵动永历帝那敏感的神经。现如今,永历帝的全部心思,都放在热盼着朱以海自请撤除监国名号的折子这件事上了。而明磊呢,正和身边两位最重要的谋士,计算着另一个毒计。准备贩卖‘私’盐,号称借此可以从制度上彻底侵蚀掉鞑子的整个官僚体系。

    坐在桂林督师府后园的沧‘浪’亭中,徐运持乍一听明磊吹得天‘花’‘乱’坠的疲清之计竟是通过天地会,扶持满清境内的江湖人等贩卖‘私’盐时,也是一时没有转过弯来。反倒是阎尔梅闻听此计,抚掌大笑,连声妙计,‘弄’得一向自负的徐运持很是没面子。

    徐运持的不自在,明磊早就就看在眼里,一把拉住他的手,笑着说:“你当自己是圣人呢,还想什么都知道?那话怎么说来着,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阎尔梅也笑着给他细细解释:“盐业专卖这种做法始于秋时的齐国,始作俑者是管仲。后来到了汉朝,汉武帝想增强国力征服匈奴,于是采用大盐商东郭威阳的意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