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风云_第二十七章 反正 (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反正 (上) (第1/2页)

    面对确凿的证据,多尔衮的额头见了汗。在索尼他们看来,谭泰死定了,他跟随摄政王的时日也不长,多尔衮实在没有理由冒险维护他!可他们怎么能理解象多尔衮这等人物的胸怀呢?多尔衮所看重的,并非谭泰这个人,而是他的象征意义!多尔衮清楚,那些新进归顺自己的人正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呢,如果保护不了谭泰,会不会让他们寒心?人家可就是冲着自己的实力来的啊!

    多尔衮犹豫了,三天过去了,奏章还迟迟留中未发。索尼没敢言语,但耿直的图赖不干了,竟跳出来上书诘责道:“何为持久不结?”

    多尔衮大发雷霆,“似此怒色疾声,将逞威于谁乎?”

    于是,图赖因此被夺了军权、罚了俸禄,但多尔衮迫于压力,没办法,只好将谭泰交出来议罪。最终谭泰还是得到了从轻发落,仅被夺爵,降职为一个小小的固山额真。

    为了做给别人看,多尔衮也要想法让谭泰官复原职,但在清初,律法严明,想要升官晋爵,没有军功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果再次失手,在众目睽睽之下,别说复爵,谭泰恐怕连命都会保不住了。故此,没有十拿九稳的机会,多尔衮反倒不敢让谭泰领兵出战了。

    如今,难得刚林考虑细致,连自己的这点心思都体会到了,看来和冯铨走动多了,长进不少啊!心情舒畅的多尔衮现在再也不觉得范文程之流有什么好的了,朝廷的实力就摆在那里,即便没有他范章京的奇谋妙计,无非多了些损失罢了,有什么地?现在家大业大的,何必还象在关外时那样锱铢必较的呢?

    以湖南的得失为代价,就为了排除异己,存了给自己的亲信立功复爵的私心,到底视此等军国大事为何物呢?在这件事情上,如果有一贯主张万事以国家为先的范文程在,当然是要坚决反对的。多尔衮对这点也是十分清楚的,一贯也以此来约束自己。其实多尔衮当年为了避免大清陷入内战的深渊而毅然将皇位让出来,并不是说他多么的大公无私,而是他比一般人看得远、看得深,知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的道理。如果不是怕身边那个实力超群的死敌大明帝国坐收渔翁之利,大清甚至有灭族的危险,天知道他多尔衮还会不会这样洒脱超然。

    现如今,环顾四周,再没有什么力量能威胁到本族的安危存亡了,多尔衮当然也要喘口气,为围在自己身边的这个小集团多用些心思了。但是,象范文程这样的人物,躺在以往的功劳簿上,不屑于改弦更张来迎合变了心思的多尔衮,被踹出最高决策圈子还不是早晚的事,也没有什么可惜的。

    又回到湖南这件事情上,毕竟不是关系到大清生死存亡的程度,不就是枉死一些底层官员吗?膨胀的私欲在被挑唆以后,既然有了堂皇的借口,这点损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到如今还只存了为国家利益计算念头的范文程们,居于一圈圈一切以摄政王个人的喜好为出发点的权臣中间,当然鹤立鸡群,让今上觉得如梗在喉般的碍眼了!当然要有被弓藏的觉悟!否则,一旦稍微流露出些许不满和对过去同甘共苦时光的回忆,即使今上没注意,还有那一大批群小呢,左右逃不出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这才是历朝历代千真万确的铁律啊!

    不提北京平静局势下的暗潮涌动,对于那八十万两的使用,明磊这边也快吵成一锅粥了。依阎尔梅的意思,潮州一府受兵灾之苦,就应当赈灾,而且经明磊的免费入学,广东的学堂早已不堪重负,急需扩建,满打满算,这八十万两还真未必够用。

    而驻扎韶州的第二步兵师,伤亡人员的优抚,新添人员的招募也需要银子啊,更何况刘六还想进兵湖南呢?于是,刘六也伸手向明磊要银子。

    而明磊的后院也不太平啊,欣儿为帐局的筹备也向明磊伸了手。嗣音听说因为没有人愿意去那些边远的乡村教书,这些地方只好自请当地识得一些字的人来做教书先生了。但迫于财力,每月不过四十文薪金,谁去教书反倒成了村里最穷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嗣音也吵着要给他们按月发放补助津贴。

    现在的自己简直成了唐僧rou,任谁看见都要过来咬一口,吓得明磊躲到了范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