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风云_第二十三章 建党 (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建党 (下) (第2/2页)

阴郁的朝局吹进些许新风,你以为如何?”

    说实话,明磊的班底里面,瞿式耜还就是看王思任最顺眼,王思任正经也是崇祯朝的三甲出身,隆武朝的礼部左侍郎,确实有资格为相。再想到马吉翔的乱政,看来自己再不有所动作,真是不行了。于是,瞿式耜提出自己的亲信鲁可藻(和州人,以明经令新城,政最,擢御史),是不是也可以借着此次军功,特晋为广西巡抚?

    明磊点头,于是,一个共同把持朝政的同盟就此形成了。

    第二天,瞿式耜上朝面圣。永历帝以保桂林之功,晋瞿式耜兼太子太师,加封桂世伯。

    瞿式耜跪下请辞曰:“本朝封拜文臣,自王威宁、王新建外,指不多屈。或怜臣死守孤城,谓省会无虞,不妨破格以行鼓励。其如贻笑四方何?”不拜。

    明磊借机也上奏,为部下请辞封爵,于是,圣旨下,桂林一战,所授爵位取消,马吉翔的文安侯也就此被剥夺了。同时,任命王思任为大学士,鲁可藻巡抚广西,并启用一大批新进的进士为给事中和各部主事,从此朝局为之一变。

    后来,按照钱秉镫《所知录》中的描述:“朝士有东西之分,自东粤来者,以军功气凌西人;而西人多是早年随驾至者。久之,遂分吴、粤两局。

    主持吴局者,阁臣朱天麟、吏部侍郎吴贞毓、给事张孝起、李用楫,外则制辅堵胤锡也;而江右之王化澄、万翱、雷德复,蜀中之程源、粤东之郭之奇实为之魁。

    主持粤局者,丁时魁、蒙正发、袁彭年,桂林留守瞿式耜亦每事关白,居然一体矣。凡自湖南、广西随驾至,出于督师(周明磊)、留守(瞿式耜)门者,大半归粤。吴人谓粤东恃明磊、西恃留守;实则吴亦内倚马吉翔、外倚陈邦傅,特其踪迹秘密,不似时魁等招摇人耳目耳。其他人则浮沉吴、楚之间,或无所依附。”

    以上,只是局外人的一面之辞,实际上,用赵冠坡的说法:永历朝廷内并不存在什么吴党。所谓的“吴党”是粤党把与自己意见向左的人通通指责为结党营私。

    堵胤锡、王化澄、朱天麟在永历朝廷里是比较正直的大臣,他们几个无非是赞成联合原农民军共同抗清,在政治见解上比较相似,就被编派为什么“吴党”头子。他们既没有同陈邦傅、马吉翔私下相勾结,也没有抱成一团,干cao纵朝政的事,根本谈不上结党营私!

    粤党则是根据当年明磊和瞿式耜的议定而确实存在的,但这个组织的领袖却不是明磊,而是他的大舅子王思任和瞿式耜。原因很简单,明磊从来就没把南明的朝政放在心上过,当初安排王思任入朝为阁臣,一来自己身边正经八百的进士出身只有王思任一个;二来,他是广东的学政,凡是新进中举的举人们全是他的门生。在明磊心目中,只要永历朝局稳定,不给自己拖后腿,就行了,才没有精神顾及它的那些是是非非呢!

    而明磊和瞿式耜俩人,虽然是盟友,但其实在许多政见上是相左的。最根本的一件就是对待李赤心、高必正和郝永忠等这些当年李自成的大将的态度上。明磊看重的是这些名将的战斗力,当然真心实意地善待他们;而瞿式耜却认为正是这些人逼死的崇祯帝,亲手葬送了大明的江山,视他们为仇人、为“贼”。

    这也不能责怪王思任和瞿式耜,虽然他们和阎尔梅一样,都对崇祯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他们的见识赶不上阎尔梅,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其实这也情有可原的!在他们眼里,阎尔梅也就是个布衣之家的出身,而他们都是真正的世家子弟,是大明朝的“正脉”,沐浴的皇恩岂是明磊、阎尔梅之流能想象的?

    对于前朝,他们满心的眷恋,根本就没有触及灵魂地深刻反省过崇祯一朝的失政,记忆里全是当年的高贵出身和如今对出身卑微者当道的失意。如此,怎么能不愤恨那些毁掉他们美好旧秩序的闯贼一党,不天经地义地认为既要抗“虏”,又要平“贼”的方针是正确无比的呢?

    王思任和瞿式耜正因为俩人政见惊人的相同,现在又能互相帮衬着,胆气也就壮了,对明磊善待那些“贼”劝谏再三。对明磊尚且如此,对那些主张联“贼”的大臣们,当然更是认定为一党,岂能容之!

    结果,每当他们所谓的吴党领袖堵胤锡、王化澄、朱天麟等几人,被粤党所迫害甚急的时候,总是得到了一手创建这个局面的明磊的帮助和信任,真算是件历史奇闻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