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遭遇 (下) (第1/2页)
有些事情就是如此的巧合,明磊和孔有德的想法出奇的一致,在严关到兴安的几十里官道上,竟先后相中了这个周围连人家都没有的地方,实属天意! 孔有德吩咐耿仲明:严关一定要守到戌时,才能领着九千大军追赶过来!这才带着全军再次踏着月色出发了。 清军是沿着灵渠的东岸前进的,这样的好处,一个是河滩附近,地势还算平坦,二来,接近水源,饮水方便。孔有德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全军上下只吃早晚两顿饭,这样,一旦饿了,随时都可以弄个水饱儿。 由于行军速度的差异,当太阳高挂天际,大概中午十一点左右,尚可喜的前军已经和孔有德的中军拉开十里的距离。 此时,一匹快马飞跑到尚可喜跟前,“王爷,紧急军情!怀顺王(耿仲明)已经和明军的大队人马接触上了,正在剑锋岭和怀中报子岭一线凭险据守,大将军要您迅速赶奔松山!”说着,立时调转马头,回老营交令去了。 早有中军官打开地图,几十员参将、游击围拢在尚可喜周围,掐指算算,离松山不过七八来里地了,于是下令,“全军急行军,赶奔松山。”接着,点手吩咐加派十几个斥候前去松山侦查。 地图上的松山其实指的是一片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小山岭,通往兴安的官道就是从片山岭的西南一路斜插到东北的。松山这些大大小小的山头没有一个挺拔高耸的,根本不能算得上是山,一律全是山势平缓的高坡而已,故而都没有名字。 明将赵印选和胡一青在松山已经埋伏了许多天了。灵渠就在松山的西侧,在他们俩看来,官道和灵渠之间的这一片山林,纵深不过一里多地,根本没办法隐藏。为了不使行踪败露,他们远远地躲在官道东面二里外的一个山洼里,从官道一路过来都密布了岗哨。这回,畏惧明磊的阴狠,他们真是少有的带头严守纪律,这么多天都不敢生火,而且取水都是半夜才派人摸黑去。每天就是躲在山洼里,别说讲话了,就是大气都不敢出,一边啃着干粮,一边在心里骂娘。 此时,正靠着山石晒着太阳冲盹儿的胡一青、赵印选被手下的刘参将给扒拉醒了。胡一青眼巴巴地看着刘参将伏在赵印选的耳边低声嘀咕着,心里那叫一个别扭,但有什么法子,谁教自己被贬了呢?等刘参将退到一旁,赵印选赶紧凑过来,“兄弟,清军的斥候过来了!” “真的!有多少?”一听终于盼来了清军,胡一青一下将刚才的不愉快扔到脑后,立时来了精神。 “有十四个,说是骑着马顺着官道而来,先跑到西面去了,我寻思,多半远路而来,先到灵渠边饮马去了!” 胡一青点点头,“赶紧让东边官道旁的岗哨撤回来,我亲自过去看看!” 很快,胡一青攀上一里外松山最高的山头,赶紧扎进了杂树丛。胡一青举起单筒望远镜,远远地就看见十几个清军骑兵,一窝蜂似的纵马登上官道旁的山包,也没有分散纵深搜索,也没有向东面再前进几个山头,就乱哄哄地绝尘而去了。 胡一青看得直摇头,“这是什么事啊!早知清军的斥候稀松得如此不堪,自己哪还用受这么大罪啊! 其实不光胡一青,就是明磊也没料到,南征以来一连串轻易而来的胜利,使清军的骄傲已经从将领传染到了每一个士兵。此时,即便受挫于桂林城下,清军中的流行的看法也是,“这些明军,就会躲在高大的城墙后面,没胆子和咱们野战。”这些斥候根本就不相信胆小的明军敢在半路劫杀他们,当然就糊弄过去了。于是,他们在松山放马跑上临近官道的几个山包转了一下,就回去交令了。 正午时分,一路小跑的尚可喜的前军终于赶到了那个在地图上只是一个小黑点的松山。看着大军陆续进入山坡间的官道,立马在西面的一个高坡上,举目四望,尚可喜满意地点点头,“不错,大将军独具慧眼啊!这里土石相间,杂树丛生,荒凉得没有一户人家,很利于步兵作战,绝对是一处绝佳的伏击地点。” 突然间,尚可喜一眼看到三四百丈外的东面山头上隐隐有金属的光芒闪烁,不觉心头一凉,斥候不是刚刚报过平安吗?难道说是刚刚摸上来的?但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片刻之间,角声四起,东面无数山头上竖起数十杆大旗,一时间,火炮声隆隆,箭如雨下。赵印选、胡一青是滇军出身,手下别说装配火枪,见都很少见到,自然只能在弓箭上下一番苦功了。他们所使弓相当大,虽说比不上真正满八旗的,但至少和尚可喜手下的不相上下。而且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