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风云_第四十六章 降兵 (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降兵 (上) (第2/2页)

其他人,观看这儿的景象,结论都是一样的,这里已经满目凄凉。而且连见惯恶战的老兵也会不由自主地打上一个寒战,好像不管什么人,只要到了这儿,就会觉得像突然遭到阎王爷的狠狠一击似的。

    此时,潮州城已经解除了战时的禁令。炮兵团受命留下了。廖羽孤独地站在高坡上,看着从潮州发动的上万百姓,在已是疮痍满目的青云岗打扫着战场,将清兵的死尸堆成几十堆,浇上油,扔上火种,顿时烈焰飞腾,一股难闻的糊味刺鼻而来。

    如此一连忙活了三天,才将明军战士的尸体全部运走安葬,将清兵的骨灰埋好了,也将散落的军需品情理干净。但可以肯定,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活人敢在夜里走近这地方了!

    其实,陈锦将佟养甲的礼物退回去,心里也不好受,但没法子啊!福建也不太平啊?厦门有郑彩、郑联兄弟,泉州一带有郑鸿逵,现在,郑成功也反了,自己手里也就十万兵马了,要守偌大的福建,已经很吃力了。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已属不易了,实在没有力量帮佟养甲了。

    接到佟养甲的死讯,陈锦不敢怠慢,向北京发了六百里加急。此时的北京,刚刚过完年,各部全都从新开衙办公了。多尔衮盘腿坐在自家书房的热炕上,玻璃窗外是满天的白雪,看完福建的奏折,皱褶眉头半晌无言,站在一旁的范文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消息。

    便走上前轻轻叫了声:“王爷!”多尔衮嗯了一声,就将奏折转手递给了他。多尔衮一双锐利的眼睛看着窗外的雪景,问道:“这两件事,你怎么看?”

    在所有朝臣中,能让多尔衮如此说话的只有范文程了。范文程也不客气,思索了一下,“王爷,佟养甲之败,依我看,非广东的那个周明磊有多利害,实在是因为福建降兵的复叛。而现在,居然郑芝龙的长子也反了,而且是打出‘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的旗号!”

    多尔衮点点头,“范章京的意思是这两件事都和郑芝龙有关?有道理。”随即,多尔衮传旨,“好好责问一下这个郑芝龙,到底安的什么心啊?”当然,几天以后,主理各部事务的博洛也因为用人不明的过错挨了处罚。

    郑成功其实早在十二月十六就起兵造反了,时年二十四岁。逼郑成功这么早就起兵的其实正是陈锦。当时,陈锦眼巴巴地看着佟养甲和李成栋出兵广东,心里极不平衡。自己的官比他们大,但跟着博洛,一路杀来什么油水也没捞到。而李成栋,谁不知道他光从嘉定就弄走了满满三大船的金银、古董!而且最关键的是,将来这两个人占了广东,并不用听自己的号令,也就是说,连分一杯羹的机会都不会有。

    那时,陈锦做梦也想不到,李成栋和佟养甲会战败,而且败得怎么惨。在他的心目中,富饶的广东,正等着李成栋他们去任意劫掠,而自己却守在福建,动弹不得,实在心痒难耐啊!

    于是,趁郑家的老巢安平空虚,想到那里的富庶,陈锦也没多考虑就密遣一只大军前去偷袭。安平遭清兵突袭,掳掠一空,郑成功的生母田川氏还被清兵污辱而死。遭此奇耻大辱,只要是条汉子都要报仇雪恨啊!

    郑成功决心誓师抗清的时候,据说红着眼睛到安平的文庙哭拜焚烧,当众立誓道:“昔为儒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有作用。谨谢儒服,惟先师昭鉴之。”

    并对着几百名手下说:“学生原为生员,本应习经修文,但如今国难当头,兵连祸结,尤其是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成功愿与诸英杰共伸大义,弃家复国,从今焚弃儒冠,戎装事武,人神共鉴!”

    郑成功从安平出来,当即投奔南澳岛,收了郑豹的三千军马,就在明磊的眼皮底下大张旗鼓地练兵了。等陈锦得知佟养甲四万大军尽没,南澳岛在广东地面上,自己还奈何不了郑成功了。陈锦生怕朝廷追究自己洗劫安平,逼反郑成功的事,哪有心思管佟养甲啊!

    再说明磊和刘六合兵,一同返回潮州。一时间声威大振,永历帝也下诏表彰,并送来两千两白银的赏赐和蟒袍一件。明磊这一仗下来,减员过万,死伤各占一半。但收降了李成栋的骑兵三千五百人马,和福建籍的步兵近一万三千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