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一个好汉三个帮(求推荐票) (第3/3页)
” “那啥,你邓家……事什么来历?” “呃,我棘阳邓氏先祖,本是曼姓之国,号为邓国。《春秋-权公七年》记载,邓侯吾离来朝,亦是邓姓先祖。后邓国灭亡,便随之以国姓……邓氏自春秋以来,就居住在南阳郡。
5楼 本朝中兴名将,也就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邓禹,就是棘阳邓村人……阿福,你问这个干嘛?” 曹朋犹豫了一下,“那邓村族人,可有年纪和你相仿,子嗣与小艾差不多,也就是这几年出生?” “这个……好像有不少吧。” 曹朋不知道该怎么问下去了! 说实话,这种事问邓稷,估计也是白问。 于是他挠了挠头,笑道:“算了,没事了!” 可他想要这么算了,邓稷却不同意。 原因很简单,他知道曹朋不是那种多事的人。问这些事情,肯定有他的原因。 听曹朋的口气,好像和自己的宝贝儿子有关……邓稷不由得紧张起来,抓住曹朋的手,“阿福,到底什么事儿,你给我说清楚。” 这怎么说清楚啊! 难不成我告诉你,日后会有一个名叫邓艾的小子,很厉害!我不知道,小艾是不是那个邓艾? “不可能,你一定有事瞒着我。” 曹朋越是不说,邓稷就越是紧张。 他瞪着曹朋,“你要是不告诉我,我就去和你jiejie说,让她来问你。” “好吧好吧……” 曹朋举起手,做出投降的动作。 “我承认,我刚才在想事情。” “什么事情?” 曹朋脑瓜子急转,而后微微一笑。“其实,这件事还真就和你有关。” 邓稷板着脸,“我在听。” “姐夫,你要做海西令,对不对?” “废话!” “可我昨天想了一夜,只我跟着你过去,不免还是有些势单力孤。” “那又怎样?” “你得找人啊!”曹朋眼睛一瞪,一副孺子不可教的表情,郑重其事道:“人常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家……哦,怎么也能有点用处吧。你到了海西,难不成事必亲躬吗?有些事情,总不能你亲自出面,至少也得找上一两个可用的帮手,对不对?” “嗯……” 邓稷想告诉曹朋,其实有人帮我找好了。 不过没等他开口,曹朋就抢先道:“亲不亲,故乡人!” “什么意思?” “你看,郭祭酒身边有一个郭达,是他的同宗;荀侍中身边用的,也大都是荀氏子弟……你到了海西,想找个可用的人,恐怕没那么容易。你想想,族里有没有能帮你的子弟呢?” “邓村吗?” 邓稷一怔,旋即露出了沉吟之色。 他也不能否认,曹朋这句话,说中了他的心事。 “我在邓村的时候,并不常与人交往……你也知道,族里是以邓济将军为主,有本事的人……” 他挠挠头,突然眼睛一亮。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一个人。” “谁。” “我有个族叔,早年和我父亲关系非常亲密。只是当初惹了祸事,被赶出了邓村,在新野定居。不过我父亲和他倒是交往甚密……他有个儿子,和我是同年,曾师从江夏太守刘祥门下,与零陵名士刘巴,有同门之谊。不过刘荆州和刘祥交恶,所以他一直没有出山辅佐。 要说才干,他胜我十倍。 我修刑名之学,为的是养家糊口;他则专修三韬六略,好纵横之术……恩,之前曾听说他有意前往四川。这有一年多了,我又经历这许多变故,如今也不是很清楚,他有没有动身。” 咦 这瞎猫撞见死耗子! 曹朋也没想到,自己随便找了个借口,居然还真就说中了邓稷的心事。 “姐夫,你那朋友叫什么名字?” 曹朋笑呵呵的问道。 历史上,邓稷应该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那他的朋友,应该也不怎么地。好像%……三国时期,姓邓,而且还比较有名的人,只有邓艾吧。 邓稷说:“他叫邓芝。” “那你就写封信,托人到新野县打听一下呗,说不定这个邓芝……”曹朋突然止声,脸上露出了极为古怪的表情。 “说不定邓芝怎地?阿福,你怎么不说话了?” “姐夫,你那朋友,叫做邓芝” “是啊!”邓稷疑惑的问道,“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曹朋突然间笑了! “没什么不对,只不过听你把他说得那么厉害,有些不太相信而已。” “你这是什么话……我虽然没什么本事,难道就不能认识几个有本事的人吗?”邓稷一脸郁闷之色,斜了曹朋一眼,轻声道:“不过这样一来,可能又有些麻烦。此前奉孝与我推荐一人,也说才华出众。只是德行……奉孝还说,此人才学很扎实,想让他为你授业传道。” 曹朋愣住了! 这是,给我找老师吗? “我是觉得,那个人德行不好,当你老师,恐耽误了你的前程。 只是奉孝极力推荐,还说希望我能用这个人……我正在犹豫此事!若是子初来帮我的话,我又如何向奉孝推辞呢” 邓稷一副苦恼之色,显得左右为难。 心里面,他肯定是希望邓芝过来帮忙;但郭嘉这边,又好像不好推辞。毕竟郭嘉也是为他着想,以邓稷目前的状况,想要找个合适的帮手,本来也就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若拒绝了的话,只怕郭嘉面子上会不好看。 曹朋则是一脸无奈之色! 这个姐夫啊,还没当上县令,就有了傲娇的心思。 “姐夫啊,你只是一个小小的海西令,而且还地处东夷之地,谁又会在意这些?我刚才不是说了吗,一个好汉三个帮。且不说邓芝愿不愿意来!就算他愿意来,难道就不需要其他人了?你说他德行有亏,可如果他德行真的很差,郭祭酒会这么极力推荐?你想那么多干吗!” 一番话,说的邓稷面红耳赤。 “对了,那个人叫什么?” 邓稷挠挠头,回答道:“奉孝说,此人是陈留人,复姓濮阳,单名一个闿字,叫做濮阳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