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七章 人才用在刀刃上(第三更) (第1/2页)
第二百七十七章人才用在刀刃上 咳,每天三更一万字,三七真的是太累了。上一章资料居然都查错了,向朗,向宠应该是伯侄。而不是兄弟,其中向朗的年纪应该是在三十到四十岁左右。已经改正。 三七向大家道歉。 …………… “呵呵,年余未见,二位别来无恙?”就在伯侄两个言谈的时候,却听前方传来爽朗的笑声。 声音还有些熟悉。 向宠抬头看去,眼前一亮。不是公琰先生是谁?向朗的表现比侄子好多了,见蒋琬徒步而来。 他弯身行礼道:“见过公琰先生。” 随后,向朗才感叹道:“我居临沮县长已经数年,始终如此。无恙无灾。” “呵呵,所以才前来投奔刘江夏?”蒋琬呵呵一笑,问道。 “刘荆州虽然有诸多过失,但其威震荆楚。守牧一方。有刘荆州在,则荆楚安泰。如今刘荆州以去,其犬子继位。若是再不走,恐怕危矣。”向朗很坦白的承认道。 “如今荆州人心浮动,刘江夏败曹仁于琉城,威名卓著,所以我与伯父才来江夏的。”向宠在旁边插嘴道。 “不管原因如何,这来的却是正好啊。走,随我去见刘江夏。”蒋琬微微一笑,伸出双手,一手牵着一人,起脚就往琉城走去。 这也要等我们安排下人后再说啊。向朗伯侄心中对于蒋琬如此猴急,很是惊异。但伯侄二人对蒋琬仰慕已久,很是乖巧的顺从了蒋琬。 随着蒋琬一起走向琉城。 琉城太守府内,刘封刚刚处理完了蒋琬交代上来的一些公文。伸了伸懒腰,打算休息一番。 这些日子,事情进展的还算顺利。 移民的事情也差不多处理完了,那一座新城在庞统带人建造下,也初具雏形了。 除了新城外城墙造好后,要交给什么人规划城内这个问题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了。 所以刘封打算过几天就南下江夏,住上几天,然后再去荆州看看,打听打听有什么人才。 现在不比以前了,刘表在的时候,刘封进襄阳得躲躲藏藏,现在掌权的是蔡瑁,刘封可以光明正大的去荆州找寻人才了。 正想着人才的事情,刘封也没想到人才居然自动上门了。 蒋琬带着向朗二人入城以后,迅的来到了太守府,根本不用通报,就直入书房。 “主公。”蒋琬走在前边,向朗向宠跟在身后,进门后,蒋琬对着刘封行礼道。 “免礼。”刘封先是抬手道了一声,随即注意力就集中在了向朗,向宠的身上。二人的气度,卖相都不错。又是蒋琬亲自带进来的。 看了几眼,刘封有了些眉目,不由感叹了一句,这缺什么,什么就上门了。 只是不知道是谁。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或是默默无名之辈。 不管怎么样,能劳烦蒋琬亲自带进来的,肯定不是泛泛之辈。 “这二位是?”因此,紧接着刘封就开口问道。 “是宜城向氏子弟,向朗字巨达,这是巨达胞弟之子向宠,都是师从庞德公。”蒋琬笑着介绍道。 “见过刘江夏。”蒋琬身后的向朗两伯侄听见蒋琬介绍,不由齐齐对着刘封拜见道。 “有礼了。”刘封面上不动声色,但是心中却升起了一股喜悦之情,这两个人刘封都听说过,尤其是向宠。 是出师表上都记载,属于诸葛亮看重的人。诸葛亮那个人看人未必有刘备准确,但是对于人才任用还是挺有眼光的。 而且向宠此人是在历史上证明自己能力的。 向朗刘封到是没多少了解的,但是也是蜀汉大臣,似乎是能力很强。 这武将嘛,看向宠才十几岁年少了一些。但是向朗却已经成年了,刚好可以托付新城的事情。 刘封道了一声多礼,向朗伯侄也顺言起身。 “马季常曾盛赞过二位具是千里之才。今日得见,实乃我幸。”刘封微微一笑,说了一番好话。 这马良到底有没有说过,就只有刘封心里知道了。 但这种盛赞都的话,总会让人觉得颜面有光的。 向朗伯侄的脸上的笑容,不由多了几分。向朗对着刘封举拳道:“季常谬赞了。” 马氏与向氏都是宜城大族,只是一个是高门大族,一个是当地望族。差别很大。但总归是同乡,向朗与马氏五兄弟还真的都很熟。 “呵呵。”刘封微微一笑,随即起身对着向朗微微一拜道:“俗话说来的巧,不如来的妙。我正在这琉城外建造大城,因为缺少官吏而头疼不已。不知先生可否为我解忧?” 旁边的蒋琬心中为刘封的举动赞了一声,向朗伯侄明显是来投奔的。本是郁郁不得志,才前来投奔的。说实在的有些不体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