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四章 这一次,真的是发达了 (第1/2页)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迎着刘封的目光,蒋琬脸上的笑容很盛。 蒋琬越是这样,刘封心中越是心痒难耐。不由问道:“公琰且说。” 蒋琬闻言脸上笑容不改,轻声道:“口六十余万,粮食四百五十万石。” 什么?刘封心中被巨大的震惊,以及幸福给差点震晕了过去。 那粮食刘封自动忽略了,那些粮食应该是与南阳郡的一样,都是收割了百姓的,也就是百姓未来一年的口粮。 那是要还给百姓的。 但是人口六十余万,这个数字仍然震惊了刘封。 六十万,南阳郡才二十万人口,也就是说这一次战争,刘封的军队洗劫了三个南阳郡。 几乎是中原一个州的一半人口了。 六十万是什么概念,每年能出产的粮食”所缴纳的税收能够养活六万军队”要是征兵”也可以迅速的征召六万军队。 而且人口是根基啊,十年后,二十年后”能增加无数人口。 六十万,再加上现在拥有的四十万人口。江夏”九江,长沙三郡的治下”就足足有一百万人口了。 江东六郡差不多也就两百万人口左右。甚至不到两百万。 一百万人口,就是十万军队。加上庞统,蒋琬,邓艾,黄忠,甘宁这些人”就算是独立与曹cao对抗,也足够了。 这并不是说刘封脑袋一热”想要独立抵抗曹cao,这是一个概念。 这一个概念,足以让刘封欣喜若狂。 虽然土地没增加,但是势力却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五十。谁面对这种结果恐怕都会像刘封一样欣喜若狂。 所以,刘封并不觉得自己很短浅,因为这不是一点点的小财,这是发大财了。 慢慢的刘封也冷静了下来,欣喜之后”刘封也开始考虑这六十万人口的安排问题了。 “公琰可有想过如何消化这些人。?”刘封沉声问道。 现在的问题的就是消化不消化的了了。若是六十万人口把自己给撑爆了”造成动乱,那就是笑话了。 蒋琬闻言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举拳道:“已经有所对策。” 说着,蒋琬斟酌了一下,这才又开口道:“九江郡只有四座城池,但却有十二万人,人口已经饱和。若再增加,就没有耕地了。所以,六十万人口只能江夏与长沙合力安排下。” 说完后,蒋琬抬头看着刘封。 “嗯。”刘封点了点头应了一声”情况确实像蒋琬说的一样”只能由两个郡容纳。 见刘封点头,蒋琬这才继续道:“其中江北只有五座城池,地广人稀。可容纳十万人。而江南的半江夏,也可以容纳十万人。最后四十万人”应该分给更加地广人稀的长沙。” 说着,蒋琬顿了顿,抬起头对着刘封道:“现在问题只剩下长沙从事许正了。” 蒋琬的话没有说完”但是刘封听懂了。 长沙确实是个麻烦”许正的能力多寡,刘封知道,与许正共事过的蒋琬也知道。他有能力勉强维持长沙郡,但没有能力拓展长沙郡的经济”人口,以及规划等等。 现在一下子要分长沙四十万人口,已经超出了许正的能力范围了。 找一个更加有能力的长沙太守”已经迫在眉睫了。但问题是刘封没有什么人选。 “那这样吧,先把二十万百姓迁徙到长沙,剩下的四十万暂且放在江夏。等许正安排好那二十万之后,再分二十万过去。”刘封想了想,选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分批次以减轻许正的压力。 “诺。”蒋琬闻言点了点头”这办法还算凑合。 只是二人都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提拔人才,建立官员选拔系统。但那玩意不适合现在的江夏。 不管是江夏”九江,长沙都属于蛮荒。读书人太少太少了。 沉默了片刻”蒋琬开口道:“对了,那四百五十万石的粮食”主公打算怎么处理?”,“当然是还给百姓们了。”,刘封想也不想道。 那四百五十万石粮食,都是从田了收割来的,百姓种的,当然要还给他们,吃到明年。 “主公心慈,乃百姓之福。”蒋琬的表情有些古怪”先是意味深长的回了一句,随即才道:“只是,这粮食虽然是百姓们自己耕种的,但总是要纳税的。这四百五十万石粮食,分其中三百万石给百姓,也够百姓吃二十个月了。这一百五十万石”可以纳入粮仓,以做储备。” 刘封闻言稍微一愣,但经过计算之后,还真是那友一回事。 三百万石就可以供给六十万百姓吃上二十个月了。除了能度过今年以外”还能够度过明年的天灾,挺到建安十三年。 再多给,就是浪费了。 “嗯,那就把那一百五十万石粮食,收入粮仓,就当是纳税了。”刘封点了点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