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寄奴_第二十八章 舌战孙恩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舌战孙恩 (2) (第1/1页)

    大晋国的江山得之不易,因为其取得江山的途径千古未有,开创了逐鹿中原的新规则。

    大晋国的江山得之过易,是因为先皇并没有像秦始皇、汉高帝那样的浴血奋战,也没有像曹cao那样平定四方,只不过费了些伎俩、花了些口舌之功,就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天下。

    尽管朝野都对司马氏如何取得天下三缄其口,但其实许多人都知道其过程:

    曹cao天下枭雄,屡败吕布、袁绍、刘表、刘备、马腾等。除长江以南与蜀中外,平定了整个长江以北;曹丕一代明君,内安人民,外攘敌国,彻底离间了孙刘联盟。但之后,曹氏与刘氏、孙氏一样,其后人却是一代不如一代。

    司马氏的先祖司马懿在战场上遭逢诸葛亮,并没有占到便宜。然而,司马懿在政治权谋、识才用人方面却远过于诸葛亮。诸葛亮命丧五丈原之后,司马懿从军旅中脱身出来,全力以赴地对付政治上的对手。当除掉了退而求其次想当“富家翁”的曹真之后,司马懿就为儿孙得天下奠定了一切基础。

    如果只是凭借年已衰老的司马懿个人的才能,恐怕历史会令司马氏错过取天下的机会。有幸的是,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具有经天纬地之才。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和司马昭更是把曹魏的政权牢牢掌控在了手中,直至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用非常手段取代魏帝。

    有一次后世的皇帝问先祖是如何取得天下的。大臣向皇帝述说当年的故事时,皇帝竟然以袖遮面,羞愧得无以复加。

    尽管晋帝拥有着象征天赋皇权的“授命于天,既寿永昌”,然而许多人却暗中怀疑晋国的合理性。人民对于短命的曹魏显然是没有太多归属感,却始终认为自己是大汉的子民,对于汉室的希冀也是最大的。

    因此,数十年后,一个叫刘元海的匈奴人,正是借用人民对汉朝的怀念,打起了恢复汉朝的旗号。最终在北方聚集了一股极强的势力,并一举夺取了晋国北方的大片江山。

    从此以后,汉人所拥有的中原,便全部落入北方胡虏之手。那是晋怀帝时期的事,距文帝司马炎建立大晋国,才只有数十年时间。

    现在孙恩向我的提起国家的历史,倒是令人深有感触。虽然先帝夺得的天下并不是我先祖刘邦的天下,但是既然是为天下,就需还政于刘氏,为何自取了称帝呢?

    如果与孙恩就先帝夺权而辩论的话,恐怕最终会陷入窠臼,所以我不想争论这个问题,也不想谈刘氏、司马氏、曹氏谁得天下的问题,而是要阐明汉人守卫江山、避免亡国的问题。

    于是我说:“孙将军,请暂且不要与我称兄道弟。既然是谈天下,那么我们就以天下来论。阁下也是汉人,方今天下大乱,中原无一寸土为汉人所有。在长安、洛阳,胡虏烧杀抢掠无所不为。而今帝都长安、洛阳落入敌手数十年,我炎黄子孙在自己的土地上倍受外族欺凌。

    “你作为汉人,难道不曾想复国之难么?只要是汉人掌天下,当今皇帝也好、往先的刘氏也好、曹氏也好,总归好过苻氏、慕容氏吧?”

    孙恩笑道:“既然如此说,那么掌天下的是孙氏想必也不会介意吧?”孙恩刚说完,后面的那几个卫兵便讨好似地放声大笑。

    他这短短的一句话的确是很妙,以我之矛攻我之盾。孙恩打仗不如我,舌战比远比我高明许多。我淡淡一笑,说:“请问阁下如何来坐这天下?”

    孙恩听了一愣,蹙眉说:“天下,就应当还给天下人。我以道义取信于民,以仁德取义于民,令人民不再受流离之苦。既然司马氏已然失了天下,那我孙氏来取而代之有何不可?”

    “司马氏失天下,我们何不万众一心辅佐司马氏重新夺回天下呢?”我说。

    “你觉得可行嘛?”

    “有何不可?”

    “北方胡虏兵强马壮,晋室朝纲不振、军旅羸弱,如何能对抗呢?”

    “北方兵多又如何?当年淝水一役,谢玄将军仅以数万王师击破苻贼百万之军。我晋国,兵本就不在多,而在精;将本就不在广,而在明。孙将军与刘牢之将军交过手,觉得刘将军如何?既然孙将军有募兵之能,何不归顺朝廷?孙将军为萧何,刘将军为韩信,何愁不能荡平胡虏。将来朝廷仰仗将军的地方不会少。这样为天下,岂不快哉?”

    孙恩摇摇头道:“德舆兄,你说的这些道理我岂能不知?然而我比你更了解这个朝廷,我比你更清楚当今的皇帝。不管你的先祖乃汉高帝的兄弟也罢,你乃前朝皇族也罢,但你毕竟远离京师、远离朝廷,不了解个中的一些道理。

    “我孙氏世世为朝廷之臣,难道不知道精忠报国?可是,报国的下场又如何?忠臣们,最终都死于无辜;jianian臣们,却为一时之欢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司马氏为个人恩怨而内讧,最终使得外族侵入,晋室沦落到远遁帝都。即便是萧何、留侯、韩信再世,恐怕也无法辅佐这个糜烂之朝政。”

    我说:“诚然,朝廷在数十年前确有诸多过失,但如孙将军所述,那是jianian臣当权,皇权旁落。但只要我们一心辅佐,皇帝必然会明于天理、明于事理。”

    “哈哈哈”孙恩大笑:“可笑可笑……德舆兄莫介意。我并非是笑你,而是笑这个朝廷。我已经对朝廷无望了。我此番请你到阵前,乃是欣赏你是位英雄。只要你我同心,先推翻司马氏,然后整军向北荡平胡虏,难道不好么?我孙恩确实不如德舆将军、刘牢之那般擅战,但是我却能够募集大量兵源。

    “我为汉王、阁下为韩信,何愁天下不平?德舆将军的治军之才,人所共知。以阁下之才,在当今至少也当拜四征将军,可是眼下仅只是个营军都督、无衔之参军,实在屈才之至。阁下方又折了我军的大帅姚盛。某虽不才,颇有拜德舆兄为帅之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