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寄奴_第二十三章 筑城海盐 (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筑城海盐 (1) (第1/1页)

    隆安五年(公元四零一年),三月。海盐告急。

    刘牢之急令我领军北上协防海盐。

    由此看来,孙恩似乎对于经由句章、上虞而攻占会稽不抱希望,于是索性北上。

    海盐的城墙早就在去年孙恩从吴郡、沪渎南逃的时候毁坏掉了。海盐虽然新募了一两千兵,但是一无城池可守,二无良将可率。带领军队镇守的是县令。孙恩动辄调数万人侵袭沿海郡县,以海盐的情形恐怕是岌岌可危。

    这海盐一旦失守,便是向孙恩打开了通往吴郡、京口、乃至首都建康的门户。如今的形势势同垒卵。

    刘牢之身居镇守会稽郡的重任,在不明孙恩是否北上乃声东击西之计时,不能擅离。况且以我对刘牢之的了解,他必然会权衡利憋:如果失掉了海盐、沪渎,只能叫协防不力;但倘若为保海盐而失掉了会稽,那便是战败。

    谢琰、孙无终、桓不才、高雅之等北府名将或亡或逃,纷纷败于孙恩之手。时下与孙恩交过锋而又未尝败绩的只剩下刘牢之与我。在这样的情形下,刘牢之也无人可派,只能派我暂离句章,北上海盐。

    北府军向来以水军称雄天下,然而征孙恩时既没有携水军也没有携战船。虽然从句章到海盐走海路是最迅捷的,但假若与孙恩在海上不期相遇,只会自取灭亡。在此不得已之时,我只好走陆路。我留下五百人协助句章县令守小溪城,带着另五百人顺着海湾日夜兼程往海盐赶。

    途经上虞时,刘牢之特意从会稽赶来,率诸将出城向我军接风并辞行。

    陪同刘牢之出城的将士们见到我军的威仪,纷纷露出钦羡之色。连刘牢之本人也对我大加赞赏:“德舆,我与孙无终果真未看错你。你麾下将士人数虽少,但治军较之我等北府老将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忙谦虚道:“将军谬赞了。平日里常得孙将军与刘将军教诲,受益匪浅。以后需向各位将军讨教之处还多得很。”

    刘牢之摆摆手,将我拉到一边,跟我谈筹饷的事。

    “筹饷之策,我已在会稽试行,十分有效。”刘牢之用手理了理被海风吹乱的胡子,接着说,“这些年我是深深知道,这治军,较之行军打仗难上百倍都不止。打仗乃是逞一时之智、一时之勇,治军却是长治久安之策。

    “当年刘邦击败项羽后论军功,之所以萧何第一、曹参第二,便是因为萧何解了刘邦治军之急,曹参解的是打仗之急。无饷之将,便同无米之妇,虽有才却无处施展。德舆之策的确是解了我军之久困啊。”

    我谦虚了一番,诚恳地说:“只是此策乃不得已之权宜之计。平定孙恩之后,此策恐不宜再续。”

    刘牢之点点头说:“今后如何,届时再说。能解燃眉之急,便是好策。以我对足下的了解,经由句章之战,不难看出你德舆之前途不可估量。孙恩平定之后,我定当奏明朝廷,委你以大任。”

    “谢将军栽培。能长在将军帐下效力,乃我刘裕之幸。”说完举起盏敬刘牢之。

    在上虞城外用过简单的酒饭之后,我向刘牢之、何无忌及诸将告辞,而后带着将士们昼夜不停的急行。海盐危在旦夕,只希望争得一朝一夕兴许便能挽回战局。

    孙恩走海路,速度慢,但取的是直线;我们走陆路,速度快,但取的是绕道钱塘的曲线,费了不少时日。等我们赶到海盐时,孙恩的士兵已经有一部分登岸了,正在海盐城的旧址扎营。

    这海盐城的情况与句章城比有天壤之别。句章虽小,可是战备俱全,城内尚有人口粮食军库。海盐城墙已经完全崩塌,残垣断壁随意地立着,摇摇欲坠。城外一片狼籍。

    以我的揣测,海盐距孙恩老巢较远,攻下来也容易被朝廷夺去,所以那时孙恩索性就把它毁掉了;句章是甬东的门户,孙恩刻意留下完好的句章城作自己的防线。当然,句章城久攻不下,惹恼了孙恩,最终还是把那座古城毁了。

    占据海盐旧址的贼兵们正忙得不亦乐乎。而在距离贼营四、五里处,官军也扎了一处营盘。看那营地的规模并不大,显然那一营的军队人数极少,根本无力对孙恩军进行攻击。

    在靠近双方营地时,我命令士兵排成两列,形成一个前后连绵近一里的队伍。我们把所有的旗全都打起来,抖擞精神,在贼兵与官兵的注目中昂首进入晋营。

    这一营的领军叫鲍嗣之,是海盐县令鲍陋的儿子。他早就听说刘牢之派军援海盐,但见到我们之后,有两件事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这两件事一喜一忧。忧的是,我带来的援军数量竟然如此之少,甚至还没有海盐的守军多;喜的是,领军的将领竟然是我刘裕。

    我在吴郡殴战的事早已传遍了整个北府营。在句章与刘牢之一同大败孙恩之战,更使我声威大振。鲍嗣之见到我,自然是高兴非凡。

    我一入营,他就要写信请父亲将海盐的军权移交给我。我忙阻止了。我说我率兵到海盐只是追击孙恩至此,并不会久驻。此外,我也不能冒然夺人之兵。虽然鲍嗣之极力要求,但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应承。不过,我向他们承诺要将海盐攻下来守住。

    虽然这鲍嗣之年轻,带的大多是新募的兵,但他管的这一营军容却十分严整,我军入驻的事情也安排得当。我暗中不禁十分欣赏这员小将。

    得知我率军到了海盐,夜里鲍陋也带了驻守县治的士兵和新募集的二百新兵来会师。我们见过礼后,开始商议对敌之策。

    鲍陋问:“孙恩水陆两路齐进,我当如何应敌?”

    我回答说:“海上之贼暂且不用理会。这岸上的贼兵虽然人多,但是营未扎牢。我军昼夜兼程,新到海盐,正是需要休整之时。贼兵虽然有所防备,但一定不会认为我军会在刚到时就施展突袭。我的想法是,请鲍大人派四、五百人在嗣之的营旁替我们扎个营……”

    “那是自然。贵军初到,我等定将一切安置好。”

    “鲍大人,我的意思并非真是要请您派人扎营,而是伪装成我带的人扎营。贼军见到我军忙于扎营,本就疲惫不堪,夜间哪还有体力突袭?”

    “此计甚妙!”鲍嗣之高兴地说,“刘司马请将贵军的全部旗帜交与我,您和将士们在我营中好好歇息。我同父亲安置人去好好劳作一番。”

    鲍嗣之把“好好劳作一番”这几个字加重了语气。众人无不会意。

    于是鲍陋陪着我和几个主要的军官在中军帐中议事,鲍嗣之亲自与虞丘进去料理我军进营安歇之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