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9章 什么情况 (第1/2页)
觐见罢,接下来的事儿,跟刘同寿就没多大关系了。 发榜公示之事,由礼部全权负责;嘉靖皇帝事毕回宫,而正式的御街夸官之荣耀,属于三位鼎甲,刘探‘花’已经抢过状元郎一次风头了,当然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没完没了。 按照规制,其他的进士应该去礼部衙‘门’候着,等前三名游完街,大伙儿一起吃顿庆功饭,这个程序叫琼林宴。 刘同寿本有心开个小差。这年头没有网络,没有人‘rou’搜索,当面错过大神,日后谁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可还没等他开口请假,一个笑眯眯的胖子出现在他的面前,一句话就打消了他所有的杂念。 “陛下召见,刘大人,这就跟咱家走罢。” 刘同寿扁扁嘴,不甘不愿的跟在了黄锦后面,甚至还依依不舍的回头张望了几眼,赢得了无数的‘艳’羡和赞誉之声。 羡慕是必然的,这里面有个规格问题。 御赐琼林宴,别看有个‘御’字,其实跟嘉靖本人的关系不大,他顶多就是在礼部请旨的时候,做了个批复而已。进士们可以自豪的,顶多就是有机会跟皇帝共用了一个厨房,吃了御厨做的菜罢了。 别人吃大锅饭,刘探‘花’却得到了皇上的亲自召见,说不定还有小灶吃,其他人怎么可能不眼红?也就是刘同寿名声在外,新科进士们已经接受了他是御前红人的事实,要是换个别人,吸引的恐怕就不单是羡慕了,而是仇恨。 有了吴山和黄齐贤这两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至少在明面上,没人敢表示出对刘同寿的不满了。跟小道士作对的人,一个是功名成‘色’削减一半,另一个则是直接被黜落了!一个比一个惨,就像是冥冥中有神明护持一般。试问谁还敢得罪这样的人? 加上小道士临走时,那**的一回眸,更是给墙头草们创造了契机。 苟富贵,不相忘;贫贱之‘交’不或忘;重情重义不忘本;扎根群众。不好高骛远……各种或高雅,或低俗的评价,随着阵阵低语,在人群中浮动着。 天知道,堂堂进士,什么时候变成了贫贱之‘交’?太扯淡了吧!但无论言者还是听者,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俗话说,货比货得扔,人比人么,自然就分出三六九等了。 实际上,小道士只是着急回家找人,但又有谁会在乎这些呢? 出了礼部衙‘门’,刘同寿自己都把这个念头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甭管身份是道士还是进士。他的职责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忽悠皇帝,而且要把皇帝忽悠高兴了。相对正事而言,追星找助手的事大可以先放放。 趁着左右无人,刘同寿悄声问道:“黄老哥,皇上此番召见,所为何事啊?” “放心,是好事。”黄锦口风很紧,只是神秘兮兮的回答了一句,然后任凭刘同寿刨根问底,他都紧紧闭着嘴,不肯再多说什么。 神秘主义害死人。刘同寿本来只是随口问问。想提前多做点准备,结果被黄锦这么一搞,他的好奇心开始泛滥了,怎奈胖子又不肯‘露’口风,他也只能等着谜底揭开了。 大体上,乾清宫可以划分为三部分。即中殿和东、西暖阁。前者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大臣的地方;后两者则是皇帝相对‘私’人的地方。一般来讲,皇帝召嫔妃‘侍’寝,都在西暖阁;书房、餐厅之类的功能‘性’场所,则是在东暖阁。 其实上述的规矩,自弘治朝开始,就不大适用了。 弘治皇帝只有一位伴侣,‘侍’寝的场所比较无所谓;其后的正德帝更是个不走寻常路的,这位爷压根就不在乾清宫住;嘉靖跟这俩前辈都不一样,他找‘女’人,喜欢自己送货上‘门’,大概,这也是他不喜欢别人猜到自己思路的一种表现吧。 而本次召见的地点,却是东暖阁。 这多少还是能说明点问题的。首先,嘉靖没把刘同寿当做普通的官员臣僚,将‘私’人场所对其开放了;其次,嘉靖确实有请小道士吃饭的打算;第三……第三点,刘同寿还没来得及总结,因为在那之前,他已经到地方了。 进了暖阁,卜一打眼间,刘同寿就知道这顿赐宴的含义,远在他猜测的之上。 屋里坐着的,除了笑‘吟’‘吟’的嘉靖帝外,还有两‘女’人。尽管是第一次见,但只要看看那二位发髻上琳琅满目的珠光宝气,身上的大红凤尾裙,有点常识的人都能将这二位的身份猜个**不离十。 “微臣参见陛下,二位娘娘……” “不用多礼,皇后,端妃,这就是你们一直慕名已久的上虞小仙师了。”嘉靖心情甚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