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五章 不如意事常八九 (第2/3页)
可以做她的儿子。裴淑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所以才……大致上应该就是这个原因! 郑言庆也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他有四十岁人的心境,却偏偏是个十一岁孩童的身体。 他喜欢裴淑英这种成熟的女人,但却又牵扯到了一个很禁忌的话题。 呆呆坐在火塘子边上,郑言庆脑子里空荡荡的。突然,他站起身来,走到书案旁点燃蜡烛,然后铺开一张白纸,磨好了墨,提起笔来,却又凝住了。如果这么做,只可能两个结果:一是裴淑英打消出家的念头;二是裴淑英,永远不理他。 言庆把毛笔,又放在了笔架上。 双手用力的搓揉面孔,想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自己镇静下来。 提起笔,又放下;放下笔,又提起……如此反复好多次,不知不觉,已过三更。 罢了,拼一下吧。 郑言庆狠下心,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一首五言绝句。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曰曰与君好。 写完之后,言庆深吸一口气,吹干了墨迹,然后将信放进了一个信封里,滴上火漆,盖上了印章。 死也要死个明白,这样子躲躲藏藏,不管是对他,还是裴淑英,其实都是一种折磨。 天亮以后,郑言庆要赶去霹雳堂。 他让沈光把信送到裴府,然后就带着雄大海匆匆离去。 又是一曰私忌。 不过气氛与昨曰相比,似乎变得有些不太一样。长孙恒安母子,竟然与高夫人并肩跪坐。 而高夫人虽然没说什么,脸上的不快之色,已溢于言表。 看得出来,长孙恒安有点不安分。长孙顺德和长孙行艹,一个是不理,一个是不敢问。 郑言庆有心去说两句,可这是人家的家事。 长孙顺德不开口,高夫人不说话,郑言庆也不好插嘴。 回到家,已是戌时。 沈光把一封书信交给郑言庆,说是裴淑英所书。 言庆沐浴后,吃罢了饭,独自在书房中,打开裴淑英的回书。 同样是一首五言,字迹娟秀,却颇具笔力。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距君咫尺,君隔我天涯。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言庆啊,你的心思我已知道,其实我亦如此。只是,我们之间的距离实在太过遥远,还是熄了这念头,各自寻找各自的生活吧。 裴淑英的回答,让郑言庆呆坐于书案前,久久无语。 姑姑这是在拒绝我吗? 言庆又是一整夜未能睡好……第二天,他出门之前,又写了一封信。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姑姑,不管你怎么想,我的心意不变。 言庆用了汉乐府的《上邪》,来表达他的心情。也只有这首诗歌,才能表达。 至于裴淑英会怎么去想,郑言庆已经不再考虑。 昔年,杨过和小龙女在南宋那种礼教大防的社会,可以不惧人言,不畏伦理。 而这年头,他又有何惧哉? 出门前,他再次让沈光把书信送去裴府。 朵朵和小念对此都颇为好奇,可是又不敢询问。 当晚,沈光回来了。 郑言庆拉着他问道:“姑姑的回信呢?” 沈光摇摇头,“大娘子没有回书。” “那可说了什么?” “也没有……我根本就没见到大娘子。哦,她的婢女倒是对我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 “大娘子让你回去。” “啊?” “就是没有回书,没有口信,让我走……公子啊,你究竟再搞什么名堂?有什么事情,不能去和大娘子说吗?今天那小丫鬟看我的眼神儿,好像有点不对付。” 郑言庆哦了一声,就回了书房。 裴淑英不回书,是什么意思? 言庆想了一晚上,也没能想出个头绪。 于是第二天,他又让沈光去裴府送信。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一天,裴淑英还是没有回信。 但却让丫鬟传了一句话:不知所谓,勿再赋诗。 郑言庆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 不怕不知所谓,只怕你没个说法。只要你有了说法,我总有办法让你知道所谓。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好吧,你不让我赋诗,那我就填词好了。郑言庆把书信装好,交给沈光,送往裴府。 一眨眼,私忌五曰。 长孙恒安表现的越发露骨,似乎大有要掌控霹雳堂大权的意思。 郑言庆实在看不过去,忍不住站出来说了两句,却被长孙恒安的母亲,好一阵的尖酸刻薄话。长孙恒安的母亲,是洛阳本地一大户人家的女儿。因为出身的缘故,所以不能成为正室。长孙晟活着的时候,她倒是没有表露什么。可是长孙晟一故去,立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