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元朝近年的那些事 (第2/2页)
朝中贵族和大臣的拥戴,只做了四个月,就遭到了临察御史陈天祥的弹劾,而且,中书右丞相安童、翰林学士赵孟传等也都反对他的措施。这样,蒙汉官员都联合起来,不认可此人,还给他穿小鞋,搞得忽必烈心烦意燥,终于在至元二十二年罢了他的官,不久就杀了卢世荣。 应当说,卢世荣被杀,这是真金及其汉法派的又一次胜利。但汉法派大多为腐儒降臣,平时夸夸其谈,引个经据个典而行,说到朝中斗争的险恶,就显得力不从心,对形势估计得过于乐观,总是认为真金威望日高,中外归心,已经可以面南背北而坐了。 忽必烈可是蒙古人呀,他利用汉学,以汉治汉可以,这是为了自己更好的统治,但全盘实行汉化,最后把蒙古人都汉化成了汉人,他可不干。而真金完全抛开了祖宗之法,完全成了长相蒙古人,骨子里是汉人,对蒙古权贵及整个体系则是绝对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理财权臣派当然不甘心失败,就悄悄潜伏起来寻找反制的机会。不想,这机会来得也太容易了些。 真金于至元十年(1273)被册立为皇太子,十六年(1279)奉旨参决朝政。他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主张推行汉法,对其父忽必烈重用阿合马非常的不满,因此得到朝中一批汉法派官员的拥戴。但是,朝政死死掌握在忽必烈手中,真金没有多大权力。至元十八年(1281),真金生母弘吉剌氏察必病死后,第二年,弘吉剌氏南必被立为皇后。这个时候,忽必烈年近七十,经常是深居皇宫不上朝,群臣们有事也见不到皇帝,必须要把奏章转给皇后看过,才能转到忽必烈的手中。 大家都认为忽必烈这样不理朝政,身体也大不如从前,认为忽必烈应该退位,让太子真金上位理朝,来推动汉学治国的体制。这种情况下,汉法派官员以为时机已到,急切地想推真金上台。
于是,至元二十二年春,经卢世荣重新起用的阿合马余党答即古阿散等,找到了一个搞垮皇太子真金的绝好机会。 在此以前,南台御史曾封章上言:“帝春秋高,宜禅位于皇太子,皇后不宜外预。” 真金深知忽必烈不愿禅位,闻知此事后甚为恐惧,赶紧找人告诉御史台,这个奏章说什么也要密秘处置了不能外发。 但此事不知为什么走露了风声,被答即古阿散等得知,但他们又不能真的跑到朝中去乱搜一气,把这个奏章翻出来。几人就想了个办法,上报忽必烈,他们向忽必烈奏请清查各官衙案牍,要求归拢一下内外各种吏案,来查抄被贪官埋没的钱粮,为朝廷挽回点损失。几个人领旨后,来到御史台,以清查案牍为名,企图揭露此事。其实,就是想着把各种奏章也翻检出来,以查案为名,找出让忽必烈退位的奏章,揭露此事,挑拔忽必烈父子关系,搞臭真金太子,打击汉法派。 御史台都事尚文将事情原委告知中书右丞相安童和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决定留秘章不给。 第二天,答即古阿散向忽必烈报告,提出要提取各大臣的奏章查案。忽必烈当然同意了,就派大宗正薛彻干去提取奏章。 在这万分危急时刻,尚文见事情紧急,给玉昔帖木儿献计:“此举上危太子,下陷大臣,流毒天下,其谋至jianian。塔即古阿散为阿合马余党,赃罪彰彰,不如先下手,抢先揭发他。” 安童和玉昔帖木儿这两人可是不倒翁式的人物,在朝中站得稳,有能力,受重用。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提前跑到忽必烈前面,把曾封章上奏章劝忽必烈退位的事情及答即古阿散想通过此事来搬倒真金太子的预谋等经过,细细说了一遍。 忽必烈听到居然有人要他提前让位给太子,当时就大发雷霆,历声责问道:“难道你们就没有这种想法吗?难道你们就一点罪过也没有吗?” 丞相安童带头一看忽必烈发怒了,马上跪在地上认罪,他诚恳地说道:“我们知道自己有罪,也无法逃过这个罪,但是,这些坏家伙名义上是要审案断事,实际上是于太子不利,其心阴险可恨。而且,他们这种做法,是动摇国本,扰乱民心呀。所以,我等也认为,陛下应该派遣重臣来处理此事,把sao乱压制下去。”。 忽必烈听到这里,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怒气稍稍缓了点,就把这事暂时先放在一边。 后来,到底是找了答即古阿散等坐jianian赃的罪名,处死了这几人,那些个同伙分别被诛杀、流放或没为奴。 禅位的风波就此消散,虽然如此,真金还是心中感到害怕,可见这也是一个没有担待的人,真不是做君主的料。他最终竟因此而忧惧成疾,于同年,也就是1285年的至元二十二年十二月病死了,终年四十三岁。可惜一个热衷于汉学的蒙古太子,就这样在朝堂权力斗争中,惊恐而病死。 接着,赵昺更是听到一个好消息,察合台汗国汗笃哇亲率十二万大军侵入畏兀儿,包围哈剌火州(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的海都也似乎有发兵的迹象,连东北的乃颜都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