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工业革命 (第2/2页)
新,会让大宋提前进入海上马车夫的岁月。 赵昺甚至在开始构想能不能用蒸汽机来造出简易坦克车,即便上面没有后世强大的火力,就是上面装配上旋转刀具,无论是攻城掠地,还是野战,对上少数民族的骑射,绝对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 看来今天是回不去宫中了。赵昺心里暗暗想到。 接下来看到其它的改革或改良的各种新产品,赵昺的心思已经不再专注了,草草走马观花一番,却看到了码头上那高大的新船。 这是最新研制的“长江号”战舰,赵昺直接把她命名为巡洋舰,还停靠在船坞中,进行最后的验收工作,等待着天气状况良好后,就下水试航。 这种军舰全长近五十米,三层炮甲板,配备大小战炮八十门,满员最多可达七百人,平时四百五十人,相当于后来的三级军舰。巡洋舰,顾名思义,只是为了远洋作战,这也是赵昺海上霸权思想的表现形式。虽说江钲在这方面很卖力,但苦于现在大宋的人口过少,殖民地建设一直没有较大的突破。对于南海周边岛屿的占领和开发,也只限于征服当地土著居民后,引导他们进入农业生产和矿产开发。当然了,这农业生产肯定是针对当地的条件进行单一作物的种植与生产,而粮食生产也只会集中在某些地方。这样,可以通过粮食控制占领地,用较少的人力来控制占领地,只能拿粮食来做为最有力的武器,谁让赵昺现在只有两个岛的地盘,没有多少人口呢? 看着这个小城堡一般的大战船,赵昺想着,等技术再成熟一些,造船的木料再积累一些,就开始搞二级、甚至是一级战列舰了。那时,大宋海军就要走向世界,寻找和开发那些个当今世界还不为人知道的大陆,扩大大宋影响势力,收积各类经济作物和高产粮食作物,增加食品种类,甚至改变部分饮食结构。
这都是以后的事了,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搞出更多的实用机器,加快各项生产,大力发展对外经济,扩充军备,提高大宋武装力量,寻找机会,反攻大陆,进行北伐。 晚上,科技研究室内一片灯火通明。自从有了电石后,许多人家都用上了电石灯,两个科研院当然也在使用着这种照明度更高的照明灯。只不过赵昺不太喜欢用。因为每天晚上使用时间过长,第二天起来,鼻子尖总是黑色的。 说起这个电石来还真有段故事。 一个工人在烧制石灰时,错拉了一车焦炭,本来他已经烧制成功了,但也到了换班的时候。另一个接班的工人也没有接到前一个工人的交待,于是,又重新加温继续烧制,不想炉温过高,还烧坏了炉子,结果出来这么一炉没见过的东西。这个工人当时有点害怕,就想把这些东西扔了,结果用小车拉到一个大坑边,刚把一锹电石扔入坑里,不想,那坑里因下雨积下点水。电石一入水,激烈反应,顿时那坑中就如同开水锅一样沸腾起来。吓得这个工人差点从坑边上跌下去。但他又觉得这东西或许是个好东西吧,接着又拿起几块扔入水中,水果然又沸腾起来。他想起厂里有条规定,有了新发明或新设想,都会有奖金和专利费的。于是,就拿着这些东西上报。人们都有个习惯,有了什么新鲜东西,总想告诉赵昺。当赵昺看到这玩艺后,突然意识到这就是书上说过的电石,于是赶紧做个简易电石灯,果然一点就着。从此,厂里开始小批量生产,开始大家以为这东西只能点灯,尤其是矿上坑道里的工人作业时用的最多。但赵昺后来又告诉他们,这东西用途很多,还可以在炼钢铁时脱硫。这样,生产电石的技术也就被封锁了,成为军工厂的一项技术秘密。但因为生产难度略大,可产品又很实用,现在虽说不能制出纯氧进行金属的焊接和切割,但点灯还是不错的。 赵昺拉了各部门的一些主要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开始给他们下达任务。 什么金属切削方面的机器,如车床、镗床、磨床、钻床、铣床、螺纹加工机床等等。木工方面改进一下而形成的锯床,刨床等。金属成型机器方面的锻压机、铸造机等,还把水压机都画了个样图出来。 反正他也不管这些人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按照自己的回忆,画出个外型图来,再讲一下自己能说明白的原理和构造,剩下的就让他们去想法解决吧,反正自己肯定是不会制造的。其实,许多机器都是在生产过程中因为需要,才发明出来的。而赵昺把用途和原理及简单构造一说,这些人也就马上明白过来了。但只是明白,很简单,真正动手制造,那可就难的不行了。 如铁丝拉丝机,当初赵昺一说,大家很快就明白了,但真正造出来时,还是花了好几个月才最终搞定的,当时,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动力的问题,全凭人才。现在好了,有了蒸汽机作动力,许多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现在虽说蒸汽机还在完善中,但也妨把这些新东西一股脑儿地交待给他们,让他们一边实践一边去发明制造吧。 “一口不能吃个大胖子,让他们慢慢来吧,反正自己还小,时间还来得及。”赵昺心里暗暗想到。“不过,随着煤炭、钢铁、机械、纺织等这些传统工业发展起来后,朝廷里应该再新增一个工业部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