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南宋雄起_第113章 谁是最可爱的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3章 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2/2页)

园,杀害了他的亲人,逃难到了海南岛。他强烈要求加入禁卫军,奋发图强,刻苦训练,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特种兵。我问他,你也可以从政治国,为什么还要参军呢。他说:“那不一样,我参军就是为了更好的面对面打击敌人,报仇血恨。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

    在福建的一次战斗任务中,王元达追击敌人,看到一个村庄被逃敌烧毁,火光里传来一阵哭声,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畲族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可是屋门口的火苗呼呼地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浓烟滚滚地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如果是我的家乡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别处我就可以不进去吗?畬族人和我们汉族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用脚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的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一摸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一个小孩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子呀。他穿着个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乱跳着,哇哇地哭。我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这个孩子现在还在宫中,已经四岁了,可以跑着跳着背诵一些《三字经》了。这孩子的名字叫“火生”,许多大臣都见过。

    各位大臣们,各位臣民们,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大家还记得,我们初占海南岛时的艰苦吧。当时,大家都忙着建设海口,将士们都参加到建设海口的城防中来。

    在一次劳动过程中,我在路边看到一个战士,他混身的尘土,坐在路边的一块破砖头上,沾满沙石的手中,拿着一块粗糙的米饼,端着清水,吃一口米饼,就一口清水。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放下米饼,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咱们当兵的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那碗清水干脆放下,兴奋地说:“拿现在来说吧。我在这里吃苦,正是为了我们官家不吃苦,为了我们的大臣们不再飘流海上,为了我们的百姓父母不用再遭鞑子的杀害。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读着文章,谈着生活,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他又指了指杂乱的马路上说:“你再比这工地上吧。多乱多脏呀。有干净的床不能躺着,有宽敞的房子不能住着,有好吃的东西不能吃着,可我们还得在这里坚持着,就是为了不让官家和他拉臣民们受苦,不用再东奔西走,到处飘流海上。那是多么幸福的呢!所以,”他又把饼放到嘴里,像总结似地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点苦又算什么哩!”我又问:“你想不想自己的家乡呀?”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现在无法回去,蒙鞑还占着呢。只有建设好了海南岛,打败了敌人,才能跟随官家回到家乡去。”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辛苦,你们官家,对大宋没有要求吗?”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定恰当呀。我们还是有要求的,希望打跑了蒙元,回到家乡,能和家乡的亲人团聚,即使战死疆场,只要能进入那里面,把名字刻上去,受万民敬仰就可以了。”他笑着,用手指指南边。那里正是“大宋英烈纪念堂”所在方向。我怕他在我的面前唱高调,就问他:“你认识我吗?”他笑笑说:“不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但我希望你要好好学习,紧跟官家,将来做一个一心为民,一心尽忠的好官就行了,也不会枉费我们现在吃的苦。”大家看看,这是多么纯朴的战士呀,他们心里想的,只有别人,对自己的要求却很低。

    用不着繁琐的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到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善良爱好和平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华夏之花!我们以我们的华夏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大宋国度而自豪!

    臣民们,当你早晨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糖果的时候,当你和家人悠闲散步的时候,臣民们,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战场上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各处战场上奋不顾身的原因。臣民们!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忠于我们的人民,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这篇文章,引起了各地百姓的深思,激发了士子们咏诗填词歌颂将士的情怀,更使各地将士们更加刻苦训练,以报君恩,守护国民。一时各地拥军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各征兵处更是排起了长龙。而这篇文章,也一下引得朝廷之上大臣们议论纷纷,各种说法不断。而赵昺却又像没人事一般,天天闷在宫中,聆听陆秀夫的教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