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对马条约》 (第2/2页)
快到了,赵昺虽说还是写不出个让文人们满意的文章,可那些个繁体字还是咬着牙能读下来了。具体引个经,据个典,也可以和大臣们在饭桌上显摆一下自己的观点,只不过那观点几乎都是后世理论,让大臣们看向陆秀夫的眼光都能杀人了。只有陆秀夫打落了牙往肚里吞,满肚子的苦水又给谁倒:“你们以为我容易吗?他那‘奇谈怪论’哪本书上有?你们没有学过,我能学到?学不到我能教他?官家脑子进水后就成这样的,这谁不知道?你有办法你来教。这帝师的美名我可以让给你。” 不过年底传来的好消息,让赵昺暗中高兴了一把。对马岛上的俘虏撤得差不多了,除了一些受伤还在养病的蒙古人和高丽人,其他的健康的俘虏都转移了石见和佐渡岛的营地里。岛上能动的,只有那些个色目人、契丹人和少部分北方汉人,还在维护和修理着对马岛上的营地。 杜浒的外交手段更加成熟,石见周边已被租借到手。 租借石借,开始还真是费功夫,但很快由于日本内外两个原因促成了这一事件的完美收官。 元朝和日本虽说是处于战争状态,但贸易往来却是从未中断过,这也是当时的一种奇怪现象,其实,说白了,元朝的贸易被赵昺搞得南下不得,而为了钱,只能私底下允许日本和元朝的民间贸易了。据商人们传回来的消息,忽必烈听闻二次东征又是大败,而且比第一次东征还要败得惨。他恨透了日本,决定重新发动对日本的第一次东征,正在积极筹化准备。这个消息让北条时宗很惊慌,他可不敢保证第三次东征,大宋海军还会如这次一样的帮助他。 再加上第二次东征,镰仓幕府显示出衰落的气象。许多在本次抗击元朝侵略战争中立下功劳的属下,却没有及时得到封赏。抗元战争因为不是对政敌的战争,所以,抗元战争是得不到土地的。幕府无法使获有战功而纷纷来到镰仓要求恩赏的御家人得到满足,从而破坏了由“奉公”取得“恩赏”的这个幕府同御家人关系的基础。 御家人为弥补战争给自己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恢复自己的实力,就加紧侵占“公地”,蚕食庄园,加速了地头、庄官等既脱离“本所”、“领家”,又脱离幕府,形成独立的封建领主的过程。 但是多数御家人却因战争负担而穷困没落了,开始把土地典当给高利贷者或卖出。御家人的贫困没落加速了御家人制度的崩溃。 而农民的处境更加恶化。御家人不论是转为领主或贫困下去,为转嫁战争负担,都加强了对以“百姓名主”为主的农民的掠夺,致使农村荒废,饥谨频发,加剧了阶级矛盾,农民只得以逃散的方式来抵抗。
早在抗元战争前,“百姓名主”中就有一部分上升为武士。这样的武士是没有和幕府结成主从关系的非御家人。他们为发展自己的势力,就利用反抗领主的贫困百姓名主、逃亡的下人和所从等下层群众的力量,把他们集合在自己的周围,用弓矢甲胃武装起来,对抗幕府和领主,阻碍年贡的征收,袭击年贡运送队,夺取年贡。这类人当时被称为“恶党”,视同盗贼。 农民处境变得恶化起来,“恶党”当然出现的范围才要广泛起来。这些“恶党”又被那些不满幕府、反对幕府的拉向自己一边,构成了对幕府统治的严重威胁。 同时,外部的人民反抗日益激烈,幕府内部的矛盾也加深了。北条时宗借用防备元军来袭,从九州到山阴、山阳各地增加了出身北条氏一门的守护,而外氏的权力减弱,也造成幕府内部的纷争,这样,又削弱了御家人的力量,并进一步加剧了御家人之间的矛盾。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条时宗急需得到大宋军队的保护,就不得不向杜浒示弱求助,而杜浒给他最好的建议,就是把苏刘义已经占领的石见租借给大宋,让大宋在那里常驻军队。平时可以给日本国内各地对幕不满势力以威摄,一旦日本幕府内部有所纷争,大宋军队就可以直接出兵,正好从日本中间截断两侧,给幕府一个缓冲的时间,从而更好的保护幕府的统治。 而佐渡岛又和石见东西呼应,这样,大宋军队可以做到进退自由,海上陆上同时对日本的内乱进行压制。即使日本不允许大宋军队在石见驻守大规模军队,石见也可以做为一个桥头堡,战时也可利于大宋军队快速登陆。 北条在第二次抗元战争中就见识了大宋海陆军的强大军力,知道以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维持自己的统治,也不可能再次抵御蒙元的第三次东侵了。当然,忽必烈笃信因果,误认为天神助彼,在各大臣和贵族的反对声里,遂决定不再对日发动第三次远征。这是后来的事,北条时宗当然不会知道这一历史走向。 所以,在讨价还价一番后,终于通过了租借石见的法案,宋日双方签署了《对马条约》。作为对日方的回报,宋军无条件撤出对马岛,并把还滞留在岛的蒙古、高丽伤员战俘以及一部分色目人、契丹人、女真人及少量北方汉人移交给日本,把这次缴获的部分高丽战船也做为礼品赠于日本。杜浒还答应日本可以多开放港口,宋日进行全方面的贸易与经济合作。两国同时互派大使,处理两国各项事务。 这些看似丰厚的条件,不由得北条时宗不动心,再加上他的老师祖元大师在旁边吹风,石见终于租借给了大宋。但北条时宗也不想在自己的国土上有一支强大的外国武装力量存在,限制了军队驻军数目。 但这个消息还是让赵昺高兴地几天没有睡好觉,他的眼中全是黄的、白的东西在飘来飘去。那些金银足够他维持一个长期的高强度战争所需了,他甚至有信心凭借佐渡的金子和石见的银子,搞跨蒙元的经济。 为免夜长梦多,赵昺马上下令,在石见租界的边界处,制造分封带,把边界以内一百步以内的树木全部砍光,露出一条宽广的无人区线状隔离带。反正日本煤矿贫乏,那些树木全部烧制炭,为将来冶炼白银做燃料。同时,这个隔离带要建立哨所,并拉上了刚刚才研制出来的铁丝网,严防日本民众进入石见租界。虽说,那地方荒山野岭,周边几乎就没有几个人。 而大量的俘虏也加快了石见和佐渡岛矿区的建设带度,那些人工打制的简易铁轨更是提前铺好,就等工匠们去进行实际开发了。 台湾那边也传来好消息,大量的浙江移民迁移到台湾后,劳动力更加丰富,开发的新土地更加的多,粮食生产已能基本维持当地消费。金瓜石金矿已开工生产,而基隆煤矿产量不断提高,铁矿生产和炼钢也步入正轨,造船业也开始启动。现在的陈宜中已是踌躇满志,努力要把台湾建设成第二个海南岛了。杨亮节更是兴奋地不得了,他手下的兵力大增,只是那土族军兵,就达到了一万多人,可以说台湾岛上再也没有反抗他的力量了。 最近虽说是每天一更,但连续写了一个大章,如果大家看着还算入眼,就鼓励我一下,看着老汉码字不容易,点击一下收藏和推荐,让老汉更有写下去的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