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马关,马关!(中) (第2/2页)
博文等人已早早等候,双方见面互致问候,介绍随员,寒暄数语,清日正式开始和谈。 伊藤博文一身黑色礼服,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看起来温文尔雅,显然精心打扮过,他缓缓环视一圈,笑道:“交涉第一要务,系两国互换全权文书,请清国恭王殿下!” 奕訢郑重其事的将一个黄绸包解开,从绘有黄龙图案的玉筒中取出敕书,连同其英文译本,交给伊藤。伊藤亦打开锦袋,将敕书及其英译本交于恭亲王。奕訢将日方敕书交卢永铭验看,将英文译本交李经方、罗丰禄查看,并与其低语交流沟通。 伊藤博文故技重施,发觉清朝敕书无皇帝署名,立即沉声道:“余所带敕书上由天皇陛下亲署,而恭王敕书只钤御玺,无御笔签名,毋宁乃为阙典。”见奕訢稍显不耐,又调侃道:“前张、邵二使未成使命,持节空自归去,余等甚感遗憾。然于当时,其敕书既不完备,又似未诚心求和,方产生如彼之结果。敢问恭王,此次贵国修好之心诚否” 恭亲王心下恼怒,不悦的道:“若非诚心修好,必不派本王;本王无诚心讲和,亦不来此。” “忽视外交上专门性事务者,不仅贵国,他国亦间或有之。恭王久于外事,应该承认,不遵守外交惯例,不能受到应有的礼遇。”伊藤博文灿烂微笑,言辞却不落下风,咬定不松口。 奕訢冷着脸不答话,李经方只好出面圆场:“贵国上有圣明国君,下有辅弼贤相,国运昌隆。而我国尾大不掉,徇私舞弊,积重难返,兴利除弊至难。贵我两国同种同文,利害攸关,倘能恢复两国之和平,以其唇齿相依之关系,促进国家之兴盛,永保东亚之和平,则足以实现两国之宿愿。贵我两国之外,东亚尚有何国耶?我国虽属老大,诚能完备其海陆军,开发其无尽之宝藏,并与贵国相互合作,则与欧洲列强分庭抗礼亦非至难之事。”
伊藤博文借“全权不足”,极尽讽刺侮辱之能事,表现极为无礼,而恭亲王故作清高,不予理会,不置一词自辩,李经方委曲求全,默认为己方有错,大谈清日提携,实无异于缘木而求鱼,对牛而弹琴。于是,春帆楼的会议桌上,一方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一方低首下心,昵訾栗斯,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开议和约始,拟请两国水陆各军即行一律停战,以为彼此议商和约条款。”奕訢虽然心中不服,可形势不如人,只好将话题转向议和谈判。征清第一军毕竟还在国境内,随时可以威逼奉天,惊动祖宗陵寝。 停战本是题中应有之意,日本姿态极高,可内里亦十分担心已成孤军的山县,此刻恭亲王一提议,伊藤博文故作思考,与陆奥短暂交流,才开口道:“体察目前军务情形,并顾虑因停战所形局面,兹将停战要款列如下:日本军队应暂守凤凰厅、安东、宽甸、岫岩四处,并所有该处之城池堡垒,一切军械、军需交与日本国军队暂管;停战限期内日本国军队军需军费,应由清国支补,若允各款,则停战日期、停战期限及日清两国军兵驻守划界并其余细则,应即行议商。” “众所周知,本国赵逆以下犯上,安东、岫岩皆已不在朝廷治下。凤凰厅、宽甸尚可,其余两处,本王即便答应,贵国亦无法驻军。”恭亲王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伊藤,心道,这家伙莫非揣着明白,装糊涂,难不成有所图谋? “恭王只需允与不允,本国自有主张,无需表述。”伊藤高深莫测的道。 清廷之所以求和如此迫切,不外是因赵承业崛起,需全力对付。伊藤早知其意,又不愿暴露征清第一军窘境。因此故意提出这种要求,一方面为山县争取物资补给,另一方面迫使清廷联想浮泛,担心和谈不成,日本与赵承业达成协议,结成同盟。日本有借赵承业谋求更大利益的打算。 恭亲王下意识便想拒绝,但又担心激怒日本人,中断和谈,在慈禧面前不好交差,只好斟酌着道:“停战各款,尚算妥当,本王可允停战期内认给军费,至于贵军,窃以为只需凤凰厅及宽甸即可驻扎。” “安东岫岩既已不在贵国掌握,允之又能如何?恭王何必执着,本大臣亦是奉天皇陛下圣意行事。”伊藤博文见恭亲王不痛快,干脆把睦仁给搬了出来,分明就是刁滑手段。其实,这两处地方,要与不要,根本无关紧要,伊藤如此坚持,只为继续营造假象,迷惑清朝代表团。 “本王有电回国,奏明业已抵达及会谈要旨等,可否?”恭亲王耍起太极,想拖延时间,以便分析。 伊藤随即起身,笑道:“恭王要求可格外通融,前张、邵来此,本大臣未曾允电。” 双方随后商定,将于明日上午十点继续谈判。 PS:突然发觉,不该开这个章节的,实在不好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