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仅一位_第三百七十一章 陈年旧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一章 陈年旧案 (第2/4页)

别担心,我可没有那个打算,我连这方孝孺是谁都不认识,何必平反,问问他那也是顺便而已,这回来的路上听人说过”

    欧阳慕名闻言这才松了一口气,道:“那样就最好”

    从他那里,王钰也得到了足够多的情报,同样也有些吃惊,这古代诛九族还真不是盖的,一下就牵连了八百多人,的确也让人很震撼!

    第二天,王钰先去工地晃了晃,即便修建如此小的工地根本就不用自己cao心,下面的人完全可以把这个做得很好,但是这也没有办法,工地小,可是分量中,刘本卿都会经常过来看看,更不用说自己的了

    抵达这里的时候,却发现朱瞻基居然比自己早到,当下连忙迎了上去,行礼道:“参见太子殿下”

    朱瞻基见此,微微一笑,道:“王大人不比多礼,嗯,这工地进展挺快的”

    王钰立即道:“臣力争在最短的时间修建出来,预计这一个半月之后能投入使用。”

    一个半月,其实这算是一个保守估计的时间,毕竟这一层的内装之类的必须等人拆除下面的模板之后才能进行。

    朱瞻基点点头,道:“很好,父皇对于这弘文馆是非常在意的,而且又是交给了你来完成这事情,当然得越快越好”

    “太子殿下放心,臣一定竭尽所能修好弘文馆”

    王钰一本正经的说道

    朱瞻基颔首示意,顿了顿,这才道:“我听说昨晚你这回去之后,有人拦住你车子含冤?”

    王钰一听,没有想到朱瞻基居然都知道了这个事情,这要是隐瞒的话好像没有任何的必要,当下便道:“是,昨晚微臣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女子含冤,由于这事发京城繁华的路段,所以为了不引起太大的sao动,所以臣便也暂时把那个女子安顿下来”

    王钰这做法也对,当时那个情景也只有如此,这丝毫不理她直接就走了,说不定那会造成更大的混乱

    朱瞻基也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奇道:“居然是个女子?”

    朱瞻基都知道有人含冤,难道还不知道是个女子?这摆明就是装的,当下这也权当不知道,便道:“是,此女子名字叫方怡”

    “方怡?”

    朱瞻基低吟了一下,这才问道:“那么她为何含冤?难道说这京城,天子脚下居然还有人做哪些欺男霸女的事情?还是有地方的一些官员误判错判?”

    王钰摇头道:“不是,她是什么地方的人这一点本官暂时没有询问,至于她含冤的内容,其实是想乘着现在皇上下令大赦天下的时候,替她的爷爷平反昭雪”

    朱瞻基一惊,奇道:“她爷爷,不知道她爷爷是何人?”

    “文帝时候的方孝孺”

    王钰干脆就说出了这个名字,等着看朱瞻基的反应。

    “方孝孺?”

    朱瞻基有些吃惊道。

    “太子殿下知道此人?”

    王钰立即追问道

    朱瞻基点点头,道:“发生这事情的时候本宫丧幼,不过后来倒也听说了一些,当初皇爷爷打到京城的时候,让此人写诏书,此人不从,最后被处斩,当时牵扯的人好像非常的多,不过现在想来,皇爷爷的做法是在有些过激,方孝孺也就是一个读书人,这读书人的脑子那都是一根筋,这也犯不着和他计较什么,不过方孝孺的气节倒也可嘉牵扯了八百多人,这也是实在太多了。”

    如果站在朱棣的角度而言,这方孝孺和敌人没有什么两样,朱瞻基却有如此的感叹,这让王钰吃惊的同时也发现了一点可以利用的东西,对于朱棣的做法其实并不赞成,这心里突然有了注意,这直接和朱高炽说或许有些困难,那不如来个曲线救国,便道:“打个比方,要是太子殿下身处当时的话,殿下会怎么做?”

    “本宫?”

    朱瞻基奇怪道,不知道王钰如何这样问,但是还是沉吟了一下,这才笑道:“对于这些读书人,孔孟之道,气节的东西他们可在意,你让他们死,那他们还大义凛然,我就偏不要你死本宫那先把那方孝孺打上十几板子,然后让他继续给本宫留在朝廷当官,他要是不愿意,那就给留在京城老老实实的呆着,过个十几二十年,本宫再去问他:现在你觉得由我掌天下比起那个文帝掌天下如何?”

    这朱瞻基的确和朱棣有些相似,朱棣对待王忠也是如此,我就把你留在身边,我要让你看看我这天下即便是夺来的,同样可以让这天下是一副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

    可惜朱棣这想法仅用在了一个太监身上,却没有用在了方孝孺之类身上。

    王钰心一动,这才小心的询问道:“太子殿下,有句话臣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说,别磨磨蹭蹭的”

    朱瞻基非常豪爽道

    王钰便道:“其实臣以为,这事情都已经过了二十多年,而且当初方孝孺等人其实并没有犯什么大错,不过是不愿意写诏书,那也是因为他对文帝的忠诚,即便这忠诚的对象是敌人,这气节却也可嘉,至少臣认为比起那些墙头草可敬一些,而这朝廷,其实也需要如他一样的忠臣才是,现在皇上登基,百废待兴,同时也大赦天下,既帝时候的大臣的罪过,那自然也可以赦免方孝孺的罪,不如趁着这个机会,也就为方孝孺昭雪。我听说这天下不人都以方孝孺为楷模,皇上要是趁着这个机会为他昭雪的话,势必可以大得天下学子之心?”

    “为方孝孺昭雪?”

    朱瞻基奇怪道,想了下,这才笑道:“原来你说了那么多,这才是你的本意吧?”

    这心思被看穿了,王钰也没有觉得没有什么不好意思,自己本来就是这个打算,道:“请恕微臣唐突,昨晚方怡找到我,其实当时我也没有打算昭什么雪,臣不过是工部的小吏,又不是刑部的,同样也不是大理寺,不过这回去请教了一下岳父,得知了方孝孺此案,其实当时也挺吃惊,八百多人的牵连,估计那也是绝无仅有。现在皇上登基,那就要出新辟旧,一些当初不对或者过激的东西,要是能从新审视的话并不是什么坏事,这话说得好,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即便过了二十多年,方孝孺的案子其实很多人都还记得,同样,也给一些读书人的头上带上的紧箍咒,有些人更是以他为楷模。要是这个时候朝廷为他昭雪,可以给天下读书人的感觉就是这皇上敢于认错,即便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也不会就此掩埋,其实有时候这敢于认错的态度更加可以收获民心另外一点,方孝孺的气节可嘉,为他昭雪,如此气节要是深入民心,其实可以让朝廷更加的稳固,毕竟现在是皇上的天下,百姓是皇上的子民,而不是文帝的。这百姓可是朝廷的根基所在”

    王钰这话的意思其实非常的明了,现在这天下是你老爹的天下,要是这天下人都如方孝孺一样忠诚你老爹,那么即便有着朱高煦和朱高燧在旁边虎视眈眈,那也不必担心,这百姓是基础,基础牢固了,还怕谁去摇?当然,说得更加直白的一点的话,这江山将来那可就是你朱瞻基的江山,难道不希望自己的江山牢固?没有人能将他撼动?

    朱瞻基的心里在盘算这事情,至少得估计一下这事情多少对自己有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