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仅一位_第三百五十三章 出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三章 出征 (第3/4页)

透露给别人了吧”

    应该不会,这却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到底会不会透露出去,或者对于刘本卿而言,他自己那也不知道毕竟这嘴巴长在了别人身上,要是他给别人说的话,那也是没有任何办法的事情

    而要是这消息真的透露出去,这后果将是如何?他的心里同样非常的清楚

    王钰的心也提了起来,难道说这史书上所说的朱棣在北征归来的途驾崩,而朱高炽等人瞒着其他的人,隐瞒了死讯,知道朱高炽回京登基之后这才公布,其实士兵并非那么简单?

    在历史上,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64岁的永乐皇帝在北征返京的途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因此秘不丧,将军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将成祖的遗体装入棺材,每日还是照例进餐、请安,只是皇帝的车帘再也没有掀开、皇帝也再没有说话,军一切如常,同时,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由于大臣们的精心安排,总算没有爆什么叛乱,政权得以平稳过渡。

    但是这次,却是朱高炽和朱高煦,还有自己一起去,而这朱高燧却被留在了皇宫之,这和历史上却又很大的差别

    而这些差别最后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这一点王钰自己也不知道,难道因为自己的介入这历史有了改变?要知道历史上根本就没有一个护驾将军叫王钰的

    一切都好像和历史一样,一切又都好像和历史不一样,充满了变故

    两人的心情不约而同的有些沉重起来,而在台上,朱棣依旧在祭祀

    而在他的旁边则是朱高炽和朱高煦

    礼毕之后,朱棣这才下来,然后在诸位大人的陪伴之下离开了这里,抵达外面之后,便也上了龙辇,然后车辆缓缓的朝外面驶去

    皇帝的亲征,一一直以来从某一个方面而言那也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而皇帝的亲征,同样也有非常大的鼓舞百姓信心的作用

    而现在朱棣车队正沿着大街朝外面驶去,在街道的两边则是站满了围观的百姓

    前面开道的是御林军,接着便是那些有些类似仪仗队的队伍,而在朱棣的前面则是一身甲胄的朱高煦,朱高煦的背后则是他的亲卫队,接着便是白马,一身银甲的王钰,接着便是朱棣的龙辇,在朱棣龙辇的两边则护卫队伍,里面的是精心挑选出来的锦衣卫,而外侧则是吴功等人,接着便是武百官,其次便是随行的宫女和太监,最后则又是护卫队伍,整个队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白马,银甲,银枪的王钰则多少有些吸引眼球,一身甲胄的王钰少了一丝书卷气息,多了一丝英武之气,而且王钰那可是京城的名人,见过他的人自然不少,而现在的王钰则又给人另外一种不一样的感受

    同时吴功等人同样也非常吸引眼球,黑色的甲胄给人的感觉有种莫名的压力,就如黑夜一样,一方面让人感到一丝恐惧,另外一方面却又显得非常的吸引人,有些神秘

    骑在马上的王钰则又是另外一翻感受

    队伍浩浩荡荡的出了京城,然后除了随行的那些官员之外,其余的官员也都回去,毕竟这皇帝亲征去了,这朝廷事物还是要处理的,总不能说皇帝偶离开了,这政务也就荒废了

    那些浩浩荡荡的大军则先一步的出,在大明的境内现在朱棣身边的保护那还是足够了,但是一旦出了关之后,那么那些士兵便会朝朱棣靠拢,这所谓的亲征,很大程度上就是皇帝带着诸位士兵出去旅游一下,特别是这次,浩浩荡荡的队伍还没有抵达,那些敌人早就跑了,谁还等着和你好几十万的兵力对抗

    至于这次北征的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阿鲁台犯大同

    阿鲁台,北元“鞑靼”太师,属阿苏特部,蒙古化的伊朗人。4o年44年间,先后拥立鬼立赤,本雅失里,阿台为可汗,自称大元朝太师,类似蜀汉诸葛亮一样专权擅政。诸葛亮六出祁山,阿鲁台也多次袭扰明朝边境。永乐年,4年受封“和宁王”,与瓦剌对立,宣德9年44年被瓦剌部绰罗斯脱欢太师所杀。明永乐初年,蒙古已明显分裂为两大部分,即西部蒙古的瓦剌和东部蒙古的蒙古本部。约4o年,东部蒙古的鬼力赤被拥立为蒙古大汗,自是,明王朝称东部蒙古为鞑靼。鬼力赤称汗后,阿鲁台为其部下,任太保枢密院知院。4o年月,明成祖朱棣曾遣使致书鬼力赤及阿鲁台等诸大臣,要求“可汗遣使往来通好,同为一家”。同年8月、4o4年5月、4o6年月、4o6年4月、4o7年月,明成祖朱棣前后数次派出使臣要求与蒙古通好,可鬼力赤一概不予理睬,有时还拘留使臣。在此期间,阿鲁台却多次向明使表示了“归诚之心”,明成祖朱棣于4o6年6月派出专人与之联系,阿鲁台则在4o8年月遣使臣回回哈费思至明王朝进行“且奏求药”,并得到了满足。4o7年,鬼力赤被传非元裔,引起部下不满,为部下所废。4o8年,鬼力赤被阿鲁台等所杀。同年冬,本雅失里被拥立为蒙古大汗,阿鲁台为太师。至此,阿鲁台、马儿哈咱、脱火赤等组成了新的统治集团。4o9年初,阿鲁台和本雅失里率兵出击瓦剌,被马哈木等击败,退走胪朐河。阿鲁台虽兵败,但未遭受重大打击,仍自持力强,与明王朝为敌。同年7月,杀死明使郭骥。8月,明成祖朱棣命率o万骑征阿鲁台和本雅失里。9月,丘福孤军轻进,在胪朐河上游被阿鲁台和本雅失里打败,全军覆没。4o年月,明成祖朱棣率5o万大军征讨阿鲁台和本雅失里。6月,阿鲁台与本雅失里分裂,本雅失里率部西走,阿鲁台则率部东奔。明军战本雅失里,蒙古军大败,本雅失里仅以7骑脱走,西入瓦拉;明成祖朱棣复率兵向东,大败阿鲁台部于兴安岭。同年冬,阿鲁台被迫遣使贡马,与明王朝修好。4年,明王朝封阿鲁台为和宁王。46年,阿鲁台乘瓦剌军被明军战败之机,与瓦剌开战,马哈木败亡,部众溃散,其子脱欢被俘,在阿鲁台家充当家奴,后被释放回归瓦剌。47年,瓦剌部在兀古者河大败阿鲁台部。49年,阿鲁台出兵瓦剌,大败瓦剌太平部。阿鲁台以从顺的姿态结好明王朝,本是权益之计,当其势力恢复之后,便不愿再受明王朝的羁绊。4年,与明王朝失和,并驱骑南下。4年春,阿鲁台挥兵大举攻入兴和。明成祖惟恐阿鲁台势力扩大。遂于4年、4年和44年次率大军亲征阿鲁台。阿鲁台则采取迂回战术,避不决战,不与明军直接对垒,尽管如此,阿鲁台的实力仍受到很大消耗。此时,瓦剌部正在迅扩张实力,马哈木之子脱欢经过几年的休整后,实力大增。4年,乘机攻打阿鲁台,大败阿鲁台所部。阿鲁台部署离散,势力大为衰落。而瓦刺的崛起,最后也导致了明朝历史上另外一个很大事情,那就是土木堡之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