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晏「下」 (第1/2页)
“安民,积粮,铸兵,练军!” “好,八个字,道尽真谛!卿确乃善谋之士!” 乔子敬垂下头,不敢看那双似乎永远都冰冷如昔的眼睛,谦逊的道,“臣不敢,此话并非臣所说,乃是后秦兴帝首言的。” 赵兴没纠缠于这个话题,淡笑着问,“乔卿,还记得你让孤去巡察封地的理由吗?” “臣记得——生存!” “哈哈,没错!生存,为了生存!为了不受人威胁的活下去!”赵兴的眼睛并没有笑,而是无尽的冰冷,阴沉着道,“孤想活下去,所以,那些想要孤命的人,孤也会让他们活不下去!孤,要生存!” …… 乾德十三年,夏,六月二十四。 柳皇后“晏天”一百日,大夏朝廷举行了极为盛大的”安魂“葬礼,不关乎朝臣对柳后有多缅怀,不关乎皇帝对皇后有多喜爱,仅仅只是为了这煌煌大夏的颜面罢了。 甚至,乾德帝在“安魂”葬礼进行的时候,依旧卧病在床。 烈日下的京城,送葬的队伍朱雀大道排到了明德门,从明德门延伸到了九十里外的皇陵。 哭声震天的京城,曾受柳后恩惠的百姓跪满了两旁。行进的队伍里,朝臣的作秀和宫人的悲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漫天的白幡中,丧礼在诡异的进行着。 没有了乾德帝的送葬队伍,董贵妃成了品阶最高的人,那身奢华到极致的“朱雀歇云”袍在耀眼的阳光下闪动着刺目的鲜红——这般穿戴,此时是违反祖制的,但已经没有人敢上前质问了,谁都知道,要不了多久,这个趾高气扬走在队伍最前方的女人,将会掌控整个大夏。 慕容氏正渐渐的淡出朝臣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时间索居深宫,不再过问朝政,今天,往日情深的婆婆也未出现。 这不寻常的举动,让向来灵敏的朝臣嗅出了许多东西…… 隆重的“安魂”葬礼整整持续了一整天,入夜时分,当陵墓的封口合上时,晴朗的天气瞬时变得异常阴沉,慑人的寒意萦绕四周,久久不散。 还未离去的人群尽露惶恐,唯独,那道刺眼的血红仰天狂笑。 深夜,暴雨骤至。 夜空中,高悬天际的叁颗星星依旧闪耀着妖异的红色光芒――那是被大多数人遗忘已久的”杀破狼“…… 乾德十三年,六月,三十日。 已经八个月都未处理朝政的乾德帝在”庆隆殿“的龙床上,制令门下省发布了他乾德十三年的第一道诏令: 加授“焸王”兴“河北都统”,“西讨元帅”,赐旌节,准开府,加亲兵三万,赏万金,精甲三万副,领封邑二万户,授世袭永业田八万亩,余如故。 此诏一出,朝廷震动! 事先没有一丁点消息的董贵妃更是在华景殿内大发雷霆,殿中的琉璃窗尽皆被砸碎,点饰宫殿的物件也被毁坏殆尽,连夏帝曾睡过的床榻都捣毁弃于殿外。 旨出翌日,大批朝臣相携晋见,要求乾德帝追回诏令,修改对焸王兴的赏赐。 “都统”者,统诸州兵马政事,掌征伐。 河北远处边疆,时有兵争,日夜执戟而备。河北都统一职,统领了全河北道及“居庸关”一线近二十五万雄兵,再加上”准开府“的恩赐,几乎等于是把河北南道整个给分封了出去,同意让赵兴建国,“幽州王”不再是一个爵位,将成为真正的郡国君王! 哭求的朝臣跪满了“庆隆殿”前的空地,几经波折,乾德帝终于屈服在了来自于朝臣和北宫的压力下,追加了一道诏令: “居庸关”诸军归河东都督府,撤河北都督府,幽州城卫饷粮皆由”焸王“自筹,余如故。 夏帝用这道追加的诏令平息了朝臣和北宫的怨怒——约八万戍边城卫,军饷、器械、粮食、服被,这些军队最基本的必须品,每日都会花费巨额的金银,即使用二万户的封邑赋税亦是很难养活的。 八月,二道诏令先手传至幽州。 赵兴一反常态,极为恭敬的送走了传旨的黄门侍郎,手捧圣旨,甚至不顾及身旁的侍卫,放声大笑…… …… 当“加授诏”传至幽州时,幽州城内的大小官吏人人自危,他们都在忐忑的猜测着,这位强势的王子会采取何种举动。 平日里一些并无私交,又或根本就有着仇怨的人开始往来频繁,他们在害怕,”准开府“三个字就如同一把利刃一般的高悬在他们心头! 二个月后,幽州早早的进入了初冬时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