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_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七章 风雷激荡 第十二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七章 风雷激荡 第十二节 (第2/2页)

竭尽全力放开步伐。结果无论是朝廷的改制,还是地方郡国的新政实施,都被大将军追逼的失去了理智和方向。”

    “为了平定天下,中兴大汉,大将军把血淋淋的刀加在朝廷和河北的脖子上,逼着朝廷和河北跟着你一起疯狂。快,一切都是为了快。朝廷和河北就象一架马车,大将军就象驱赶马车的车夫,拉车的马被大将军连续鞭打得风驰电掣,而马车不堪忍受,马上就要散架了。但大将军犹自不觉,还在吼叫、鞭打、驱赶。”

    “北疆的势力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北疆势力也不只是一味维护自己的利益。北疆的文武大吏都象大将军一样,心里不但有北疆,有河北,更有我们的大汉。大将军不能因为自己的目的不能达到,不能在自己预定的时间内平定天下,就把愤怒和怨气发泄到北疆。大将军需要北疆,北疆也需要大将军,我们是一体的,不能有任何的怀疑和猜忌。”

    余鹏认为大将军李弘求快的心理导致他在决策上连续失误,继而让河北陷入了今天的危局。而李弘认为北疆势力现在越来越倾向于割据偏安,这种心理导致吏治越来越**,这严重掣肘和影响了朝廷决策的执行。

    两人激烈地争执起来。

    司马懿胆怯地站在一边,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闻声而来的司马傅干、从事陈群、袁涣看到两人怒气冲天,都不敢出言劝阻。

    李弘平时看上去很随和,但脾气一旦发起来,非常可怕。而余鹏一向温和谦恭,这次却一反常态,和李弘据理力争,一步不让。

    天子意外驾崩导致天下形势骤变,河北陷入危局,是李弘非常自责的一件事。虽然这件事上至长公主,下至公卿大臣,谁都没有对李弘有过只言片字的埋怨,但李弘一直不能原谅自己。他觉得自己辜负了先帝的重托,辜负了河北上下的期望,为此他一直耿耿于怀。

    今天他心里的这个伤痛却给余鹏毫不留情地狠狠打了一拳,这让他无法忍受,不免恼羞成怒了。

    两人争执到后来都失去理智,除了互相指责外,没有其它内容了。

    傅干和司马懿一看势头不对,急忙一左一右,死死拉住了暴跳如雷的李弘。陈群和袁涣趁机把余鹏拽出了大帐。

    李弘随后冲出大帐,飞身上马,沿着驰道纵马狂奔。

    晚上,冷静下来的余鹏向李弘请罪,并递交辞呈。

    “我们在一起十二年了,十二年的友情……”李弘举起余鹏的辞呈,摇头苦笑,“你要到哪去?”

    余鹏想了很久,“大将军的想法是对的。现在大将军要控制北疆势力,而不是让北疆势力控制大将军,这关系到中兴大业的成败。如果大将军愿意,我到大漠去。”

    李弘蓦然明白了余鹏的意图,他高兴地伸手拍拍余鹏。“伯翰,谢谢你了。你的话我仔细想过了,你是对的,我应该坐在朝堂上,不应该再象过去一样,亲自带着大军四处征伐了。”

    余鹏微微一笑,“你这话。我不相信。”

    两人相视而笑。

    五月上,朝廷下旨。

    拜公孙瓒为征北将军,率五千铁骑,进驻辽东。

    拜余鹏为平虏中郎将,领案行使者,巡檄塞外边郡和胡族诸部。并命其领一千铁骑,先行出使扶余国,商谈在扶余国境内建立辽东都护府一事。

    转拜朱穆为汉北郡太守,并命其招抚步度更,帮助步度更重建西部鲜卑部。

    转拜太傅赵岐之子赵戬为尚书左仆射。转拜田豫为太原郡太守。转拜崔琰为廷尉正监。

    原朝中老臣袁滂、陈纪、丁宫、杨奇,原长安旧臣杨彪、淳于嘉、张喜、赵温、赵谦、韩融、钟繇、贾诩等人重新入朝。

    五月上,蝗灾开始在中原数郡猛烈爆发。

    五月中,蝗灾蔓延到黄河北岸。黄河北岸的兖州东郡十几个县,魏郡、甘陵国等地陆续受灾。

    为了防止蝗灾继续向冀州中部蔓延,主持百万人大撤离的钟繇、郭策、田畴等人断然下令,把清河以南尚未来得及收割的麦田全部烧毁。短短时间内,从黄河北岸到清河三百里左右的范围内,不但没有人烟,连植物几乎都没了,赤地三百里。

    五月中,兖州,苍亭。

    艳阳高照。

    兖州军的大营内鼓声喧天,吼声四起,将士们正在cao演战阵。

    快马如同旋风一般卷进了大营。

    夏侯惇眯着眼看着越来越近的快马,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把手伸向了身后的亲卫。亲卫急忙递上一个装满了水的皮囊。夏侯惇喝了几口水,转头对李典说道:“这是什么鬼天,不下雨,还这么热。”

    “大人,不下雨好啊。”李典接过夏侯惇手上的水囊,笑眯眯地说道,“再有一个月不下雨,我们就可以涉水过河,连船只皮筏都可以免了。”

    “好个屁。”夏侯惇不客气地骂道,“半年不下雨,我们喝西北风去?”

    李典呵呵一笑,仰头狂喝冰凉的清水。

    夏侯惇展开快马递上来的文书,细细看了一遍。李典见他面无表情,奇怪地问道:“哪来的急书?丞相大人的?”

    夏侯惇点点头,“曼成,张扬会不会临阵倒戈?”

    “张扬?”李典摇摇头,“吕布、张辽就在对面,他们都是北疆人,私交也非同一般,难说啊。你问这个干什么?”

    “田楷呢?”

    “田楷?”李典想了一下,又摇了摇头,“他不会倒戈,相反,对面的公孙瓒倒真有可能倒戈。”

    “你做梦去吧。”夏侯惇嗤之以鼻,随手把手中的文书丢给李典,“丞相大人说,最近河北的人和张扬、田楷来往密切,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他已经放弃两翼先行出击之策,叫我们先打。”

    “我们先打?”李典惊讶地问道,“什么时候?”

    “今天晚上。”

    “今天晚上?”李典急忙打开文书,“不是说要等到六月中吗?怎么又改了?”

    “那边蝗灾严重,河北人自顾不暇,正好是攻击的最佳时机。”

    夏侯惇从李典手上拿过水囊,一边走,一边挥手叫喊道:“传令,结束训练,吃饭睡觉。”

    夕阳西垂。

    雷重坐在河堤上,望着血红的云彩,如醉如痴。

    “你在看什么?”高览拎着马鞭,悠闲地走过来,“是不是想夫人了?”

    雷重腼腆地笑笑,翻身爬起来行礼。

    “斥候还没回来?”

    雷重摇摇头,“几个月不下雨,水位越来越低,这样下去,兖州军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过来了。”

    “走过来好啊。”高览笑道,“我就盼着他们过来了。”

    “铁骑到了?”雷重惊喜地问道。

    “到了,就等着曹cao渡河了。”

    雷重回头看看对岸,失望地摇摇头,“那个屠夫还不知道要磨蹭到什么时候。”

    这时站在他们身后的亲卫们忽然指着河面高兴地叫起来,“回来了,他们回来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