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立马横枪篇 第九章 风卷残云 第二十节 (第3/3页)
上这两位爱卿,但按战功,李弘却是绰绰有余。既然皇甫嵩和朱俊可以做车骑将军,那李弘当然也可以了。大臣们一听更不乐意了。李弘不过一个贱民,升职靠的都是军功和天子的恩宠,他要是做上车骑将军,还不丢尽了大汉国的脸。算了吧,还是退一步让他做征北大将军吧。反正战打完了,这将军职也就没了,将来李弘回朝最多不过就是一个诸卿,勉强可以接受。
对于李弘提出的建八军三十五营的做法,大臣们是齐声赞同,无一人反对。这事尚书台早就想干了,但北疆的骑兵都是胡人,步卒都是黄巾军,谁都不敢随意乱提,一旦惹恼了李弘和张燕,那后果就严重了。这种建制其实就是大汉军律规定的建制。校尉统营,平时驻军各地。将军只有在出征时凭天子的兵符才能征调诸营,没有战事的时候他们只有几百亲卫,对国家形成不了威胁。现在李弘自己提出这种整军方案,正是朝廷求之不得的事。 如此一来,张燕的黄巾军算是没了。李弘借整军为名把这个巨大的威胁解除了,这不但让朝中的大臣们松了口气,就是天子自己也暗自庆幸。这个李弘,真是懂得朕的心思,大汉的股肱之臣。 另外,北疆大战结束后,天子可以利用这种建制迅速把征北大军的所有部营交给八个军的将军,从而把李弘的兵权完全剥夺。因为大军分散为八军,各军都有统帅,李弘即使不在了,各军也不会陷入混乱。即使中间有一两个军叛乱了,也还有其他诸军进行镇压。等北疆逐步稳定了,天子就可以慢慢把这八军统军主将逐个征调回京,最后北疆各地剩下校尉统领的诸营了。各营平时驻防各地关隘和军营,没有天子的兵符谁都无法征调,这样,整个北疆大军对大汉国的威胁就算彻底解除了。 太尉马日磾当时拍手相贺,他笑着说,八军太少,应该建议征北大将军改为十八军。司徒丁官说,那可要再迁升十个中郎将。马日磾说,就是再迁升二十个中郎将我们也愿意。相比于北疆十八万大军对大汉国的威胁,这几十个中郎将算什么?难道这个时候我们还吝啬几十个中郎将的官职?大汉国两千石的官员比比皆是。 李弘要是听了这话一定后悔死了。他为了凑足八军主将,特意选择了战功最多的赵云。就这样他还不敢要大官,仅仅就替赵云要了个行中郎将。 司空刘弘带头恭贺陛下,要不是陛下圣明,支持征北大将军出征塞外,这北疆大军的威胁还不知何时才能解除。陛下圣明。 卢植感叹说,征北大将军为了打赢北疆这一战,被迫整军,被迫采用这种可以发挥最大威力的军队建制,也算是破釜沉舟,不惜一切代价了。说起来,他算是我大汉国最忠诚的大将了。他为了大汉国的安危,放弃了一切私念,甚至自己的生命。如果这种人还不是我大汉国的忠臣,那还有谁会是大汉国的忠臣? 众臣默然无语。 李弘把这个整军方案送给朝廷之前,他不可能没有想到这种军队建制在大战结束后会给他自己带来什么的后果。他能做到这一步,除了对大汉国和天子的绝对忠诚以外,的确没有任何私欲了。他只要有一点保存实力的念头,他的整军方案都不会做得这么彻底,这么完善。 “忠臣。”天子说,“大汉国最大的忠臣。” 但接下来大臣们又为八军主将的官职争执起来。天子要给徐荣等人升职将军,许多大臣不答应。有大臣说,当年蚁贼叛乱,皇甫嵩朱俊卢植董卓等人都是以中郎将之职统帅兵马,在西凉战场上,李弘不也是以中郎将之职统帅五万大军吗?为什么现在反而要给李弘的手下升职将军?这种统军主将的官职还是小一点好,将来北疆大战打赢了,再升他们为将军,他们会对陛下感恩戴德,忠心耿耿的。也有的说现在升职好,可以鼓舞士气,有助于即将到来的北疆大战。最后支持给北疆大军将士封官加爵的一方占了上风。 按照天子的旨意,北疆十八万大军的统帅是征北大将军,节制三个将军、五个中郎将,下辖一府八军三十五营。征北大军计有三十个各级校尉,三十二个各级都尉,别部司马军司马假司马更是多达两百多位。 李弘再次召集张燕杨凤和诸多黄巾军首领征询整军之事,征求他们的意见。其实此时张燕和一帮黄巾军首领就是不答应都不行了。天子圣旨已下,不答应就是叛逆。李弘连逼带劝,已经给足了他们面子。李弘说,只要北疆大战结束,边郡收复,征北大军的建制立即取消,各部黄巾军还是各回驻地,该干什么干什么去。黄巾军各部首领得到李弘的保证之后,随即答应整军北上出塞作战。 李弘召集众将宣布北疆大军的最新建制。 征北大将军府:长史左彦,司马李玮,从事中郎朱穆宋文,主要掾属、令史和御属有卫政、唐放、余鹏、尹思、唐云、筱岚、田畴、田豫等三十七人。 征北大将军统帅六营两万六千兵。 黑豹义从营六千骑,由庞德弧鼎弃沉砍刀檀奴领之。 虎贲营五千卒,由颜良陈践苌弓领之。 战车营五千卒,由张萧领之。 中军亲卫营两千步骑,由张震领之。 兵曹营五千卒,由田重纪惟领之。 斥候营三千卒,由郑信陈鸣领之。 骑兵五万四千人,分上中下三军。每军三营一万八千人,每营三部六千人。 上军由中郎将阎柔统帅。辖三营,分别是聂啸骆驼雁无心一营,燕无畏斩马永晨一营,李溯射虎红柏一营。 中军由将军麴义统帅。辖三营,分别是杨明渊隐李青一营,恒祭胡子九羊皮一营,狂风沙心狐甘翔一营。 下军由中郎将赵云统帅。辖三营,分别是姜舞百里杨孙风一营,刘冥鹿贤纵流一营,射缨彤鹿欢洋筒子一营。 步卒十万人,分前后左右中五军。每军四营两万人。每营五千人。 前军由将军徐荣统帅。辖四营,分别是华雄段炫一营,文丑一营,高览雷重一营,杨淳的战车营。 后军由中郎将玉石统帅。辖四营,分别是铁钺雷子一营,何风潘塔一营,徐晃燕赵一营,高耕的战车营。 中军由将军鲜于辅统帅。辖四营,分别是鲜于银陈好一营,高顺李云一营,张郃吴雄一营,樊篱的战车营。 左军由中郎将张燕统帅。辖四营,分别是孙亲一营,王当一营,于氐根彭烈一营,丁波的战车营。 右军由中郎将杨凤统帅。辖四营,分别是杨震寥磊一营,雷传林讯一营,梁百武一营,李尧的战车营。 李弘命令各部将领于三月初返回长城要塞、句注要塞和离石城大营,争取在三月底完成整军并开始训练。 现在,众将讨论的最热烈的问题是北疆大战何时开始,怎么打,谁会被征北大将军留下镇守并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