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枢一木匠_第四十五章 布木布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布木布泰 (第3/3页)

峪关那边走,明廷确实不会想到。但从盛京绕到嘉峪关,起码要走上四千里,这可不是一个短的路程,要是能够打赢,自然好说,可若是打不赢,大军一动,要多少粮草。眼下,méng古又有不少部落和明廷暗通款曲,只怕咱们路径他们地盘的时候,他们就把消息,偷偷报给明廷了。一旦明廷有了准备,咱们这一次出征,可真的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皇太极这话说的一点不错,鞑子打仗,一向讲究一个快,机动xg强,所以很少带很多粮草,打到哪抢到哪才是他们的作风。可如果绕道走嘉峪关,那简直是要了老命了,四千里的路,那得走多长时间,不带粮草能行么。入关打劫,人不能少了,起码得几万,几万人一路下来,得多少粮食。要是真能入关也值得,可若是和前两次一样,进不去呢,那估计都不用回来了,直接就得饿死在半路。

    皇上,méng古各部一向是唯利是图,无半点忠义可言,对于这些人,只要给予利益,他们就一定会为皇上做事。还有,这次皇上绕道入关,虽然代价很大,但目下来看,或许也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主意了。只要我八旗勇士能够入关,那便是所向披靡,无人可挡,大清内部的矛盾,也能得到缓解。如果有机会,甚至还可以一举攻克běijg,亦或是从内部攻下山海关,乃至问鼎中原。到了那时,皇上就再也不用为粮食发愁。布木布泰恳切地说道。

    你说的也是,现在我nv真也确实没有什么好的法子了。这样吧,等下我召集众王公大臣商量一下。皇太极说道。

    皇上圣明。布木布泰冲着皇太极施了一礼。

    皇太极则是拿起桌上的汤盅,喝了口汤,说道:这汤的味道很好,辛苦你了。你先下去吧。

    是,皇上。臣妾告退。布木布泰说完,转身退出御书房。

    在布木布泰走后,皇太极又喝了一口参汤,然后传旨,召王公贝勒前往大殿议事。

    多尔衮多铎代善豪格等一众王公大臣得到旨意后,即刻前来。所有人到齐,皇太极上殿坐下,行过跪拜之礼,皇太极道了一声众卿家平身。

    待到众人在两厢站好,皇太极说道:诸位卿家,眼下的局势,你们也应该清楚,虽说我大清还未到生死存亡之刻,但长此下去,不出三年,必然分崩离析,父皇的基业,怕是也要就此断送。若是这样,朕绝不甘心,今ri召诸位议事,就是要拿出一个对策,针对眼下的局势。诸位卿家,你们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众人哪有什么好的法子,要是有的话,还不早就说了。一个个垂头不语,大殿之上,鸦雀无声。

    看到这个局面,皇太极并不意味,轻笑一声,说道:朕今天倒是想出一个法子,不过风险很大,所以我听听诸位的意见。

    陛下,正如您先前所言,我大清已经到了生死危亡的关键时刻,如果坐以待毙,再过两三年,父皇千辛万苦打下来的基业,必然要就此断送。既然如此,不管是什么法子,只要保住父皇的基业,哪怕风险再大,我们也该尝试。多尔衮第一个站了出来。

    睿王叔说的没错。父皇,不管是什么法子,不管有多大风险,孩儿也绝不会退缩。豪格紧跟着站了出来。

    其他的王公贝勒也是纷纷点头,表示不惧任何危险。

    看到这般情景,皇太极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既然大家有这般决心,那朕就说了。朕想出的这个法子是,大军绕道入关,不过这一次,不是在蓟镇宣府大同这些地方,而是要走更远,去榆林银川,又或者是嘉峪关,在那边寻找薄弱之处,一鼓作气,攻入关内。

    绕走这么远听了皇太极的话,众人皆是沉y一声,不置可否。

    劳师袭远乃兵家大忌,而且这一回,走的还不是一般的远,从辽东到嘉峪关,四五千里地呢,一天行军八十里,还得走上将近两个月呢。骑兵速度也没有用,毕竟走这么多远的路,一定要带足粮食。不能说骑上马就上路。

    还有,粮食带多少也是一个关键。带的太多,肯定是要影响行军速度,两个月也未必能够赶到,可若是带少了,你跑这一趟,万一没打进关,那岂不是连回都回不来。更重要的是,本身官库里的粮食也不是那么多,这一动兵,如果把来回的粮草都带上,估计得把官库里的粮食拿出三分之二才够。他们一走,家里人的ri子可就苦了。

    众人都不敢随便luàn说,只是最后把目光集中在多尔衮和代善的身上。这两位算得上是大清国中份量最重的王爷了,他俩的话,也最有权威,这次的行动,是否实施,很大一部分,是要取决于他俩。

    然而,代善是低头不语。他年纪大了,早已没有了什么雄心壮志,对于这件事情,他已经打定主意,皇太极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反正自己,最后也是留守。

    倒是多尔衮,在心中盘算了一会,然后躬身说道:皇上,臣弟以为,此事可行。

    啊众王公见多尔衮表示赞成,是无不嗟吁。

    多尔衮,说一说,你认为可行的理由皇太极问道。从他的脸上,不难看出,他对多尔衮,还是很满意的。

    臣弟以为,现在我们要是什么也不做,那就是坐以待毙,与其如此,绕路入关,不管有多大风险,我们也应该尝试。否则,长此下去,父皇的基业必然要断送在我们手下,我等在九泉之下,也无脸去见父皇。还有,明廷现在九边的防务,盯得很紧,防守什么森严,尤其是山海关蓟镇宣府大同等地。相对而言,榆林银川等地的防御,要松懈一些,因为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咱们会从那里入关。到时,咱们只要出其不意,一举破关,也不是没有可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