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八章 信仰(三) (第2/2页)
过是藩王。而此人眼光倒是毒辣,主动靠向了自己。也罢,便给他荣华富贵又如何,难道要自己一个人打天下么?那是神仙才能办到的事情。 “好,既然你有这份心,不枉你为汉人一遭,你且去,用心办差,日后自然有你一展抱负的时候。” 于岸的态度,可以说是代表着那些被征集了船只人的态度。民心可用啊,对于日后的事情,朱慈煃忽然觉得心情好了不少。等舱中没有几个人了,萧无才开口:“殿下,没必要在走之前和满清大军兵戎相见吧。” 朱慈煃嘴角一翘:“既然打了,索性闹大一点,让全天下人都知道,大明还有不屈的脊梁。让满清人知道,汉家儿郎,不是他们随意就能搓园揉扁的。” “又这个必要吗?哪来的这份仇啊…………”萧无低低的自言自语却依然被朱慈煃听见。 是啊,有这么大的仇恨吗?现在自然是没有。可以后呢,一直以来,朱慈煃要对抗满清的心情是为什么?不单单是为了他的皇帝之梦,来到这个时代,更多的了解中华文明之后,才知道后世留下的中华文明被阉割成了什么样子。 仔细想想,满清人进关得了天下之后,屠杀且不说,死人是小事情。最大的莫过于对中华文明的摧残,中华文明几乎被连根拔起。历史所谓的满清几个皇帝都是汉学专家,他们甚至比一些汉人对汉学都有研究,这不过是为了统治。 *,这个名词相信谁都不陌生。可很多人都不知道*不过是小道,只不过是以杀戮掩盖了另一件事情。那就是《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编撰,看起来似乎是功德无量,好似是为后人留下经典,可实际上呢?满清的皇帝有那么好心吗?《四库全书》确实是留存后世了,可造成的效果呢?
修《四库全书》之时,那里来的那么多反书禁书?除开满清统治者想看到的书籍,其他的都是反书,都是禁书,都要烧掉。天下书籍,能留下的,只是满清统治者想看到的,愿意看到的。别的全部都消失,天下只剩下《四库全书》里满清统治者想看到的书。 这就是一种文明的摧毁,我们的中华文明是在血与火中不断的涅磐重生,不断的吸纳、完善着自身。可满清的统治者却在阉割这种文明的传承,这就是满清统治者最大的原罪。至于民族间的争端,朱慈煃却不以为然,那不过是两帮混混为了抢地盘打架,谁厉害谁就拿下地盘,可当一个黑帮老大占据了地盘之后,却让所有的百姓都更改习俗,忘记祖宗,这就成问题了。 就算以后世和谐社会来说,人们都再说满汉一家,皆为中华,这也是对的,时代变迁了嘛,总不能一直抱着一个态度去看问题,时代不同了嘛。我们的民族从来不会记得人命的仇恨,五胡乱华之时,汉人被杀了多少人?都快死绝了,可后来呢?五胡还不是被融入汉家天下,成为中间的一份子,并没有区别对待。 我们的文明是包容的、宽恕的,不断的吸纳、创造,也正因为如此,最初的黄河文明才有了今日的辉煌。可要阉割我们的文明,那就是我们的仇人。事易时移,所有问题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方式,永远保持一个论调那是扯蛋。就说现在,满清的统治者大肆鼓吹‘满汉一家’,可真的满汉一家吗?满人是主子,汉人是奴才;满人跑马圈地、蓄养家奴,汉人被奴役,失去自己的一切,包括生死的权力。这就是所谓的满汉一家?****。 说到底,一句话,朱慈煃的心态中,为守护华夏文明而战,为自己的皇帝之位而争。就时论事,所有的事情从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是一样的,只是时代不同,这看法就会改变,没有什么奇怪的。 “来人,告诉刘国轩,让他给撤到江边,就先让满清人知道知道,船坚炮利是怎么回事。” 事到如今,朱慈煃已经不在乎隐藏不隐藏实力了。自己的力量积蓄虽然并不足够,可名声的积累也必须开始了,而对满清的战争也必须开始了。不管如何,大义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就是信仰,炎黄子孙对于我们文明的信仰,永不磨灭的信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