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威风之南明帝国_六十九章 支援义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十九章 支援义军 (第1/2页)

    “殿下。好消息,刘国轩那边已经得手了,将荷兰人包圆了,没有跑掉几个。”

    朱慈煃放下手中的公文,脸色却没有一点开心的样子:“现在高兴还太早。”

    见朱慈煃一副深沉的样子,萧无笑呵呵的说到:“殿下也无需担心,现在福建已经乱成一团,您的力量是暴露了一些,可郑家已经没心思管这些了。在说,一千五百人,人家还真看不上。至于台湾,郑家本来就不太关心,要不然也不会让荷兰人与倭寇猖狂那么长时间。”

    “我不担心福建,我担心的是北边。”

    现在北方的形势可不怎么好啊,南京朝廷上争权夺利、无所作为。各地军阀割据,只在表面上听从朝廷的号令,私下里各行其事。在满清的占领区内,百姓自行反抗者却是无数,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朱慈煃早就派人去山东各地与这些反抗军建立了联系,现在他在大力援助原明朝官吏杨王休的队伍,可目前这支队伍的形势却不怎么乐观。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南京方面却根本不予理财,这才给了朱慈煃可乘之机。两个月前,杨王休本来投降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可李自成被清军击败退回西北。山东的许多大顺军队与官员就成了流寇。

    而此事心念大明的杨王休说服了大顺将领赵应元,于九月二十九日以投降为名诈开了青州城城门,拿下了青州。为了增加声势,杨、赵二人心念大明,扶起了大明衡王,可惜这位衡王是个草包,早就上表投降了满清,怎么都不愿意和两人一起反清,弄的两人只有将他软禁起来。

    恰恰在此时,朱慈煃的使者出现了。对于急需大义之名的两人来说,这不啻于及时雨啊。南京方面对他们不闻不问,他们选择的衡王旗号又是一副很不合作的样子。反观吉王朱慈煃这里,册封官职(虽然朱慈煃还没有这个权力)、发放赏赐(不给钱谁给你卖命)、又承诺运送武器救济,最后使者还悄悄对两人说,即便事败,吉王府也会派船来接他们俩去福州。

    吉王方面给的条件之优厚,让两人没有了犹豫。也许吉王所说的武器补给不能到达,也许承诺的事败接应不能成行。可眼前的官职任命与真金白银可假不了,有了这些,他们两人还是很有信心在山东起事的。

    有了大义之名,又有钱财支持。赵应元和杨王休两人立即在青州四门竖起大旗,招兵买马。这声势也是巨大的很,连昌乐、寿光等县的抗清力量也来投奔他们,形势一片大好。满清方面不是不想剿灭他们,可满清的山东巡抚方大酋却是无可奈何,他手中只有六百多兵马,去剿灭的话根本就是送死,也只好将消息送到北京。

    这一来一去,直到十月初六和诧、李率泰部进入济南,形势才严峻了起来。和诧部有一万五千多人,而赵应元的义军是两万多人。看起来似乎义军占据兵力优势,可杨王休还是很清醒的。自己的两万于人,只有原大顺官兵五千多人可以成为战士,其他的和民夫没有太大区别,是根本打不过满清军的。

    在与大家讨论之后,杨王休、赵应元两人决定接受吉王府使者的意见,放弃青州,向即墨转进。这一下虽然失去了不少人,因为许多人不愿意离开青州,可还是有一万两千多人的队伍。为什么去即墨?因为即墨这里靠海,可以得到吉王府的支援,满清现在没有什么水军,整个沿海都是朱慈煃的后花园。而即墨当地抗清的情绪也很高涨,可缺乏领头的。更有一点,原即墨县县令何因逃去南京却被除去了官职,差点下狱,是朱慈煃的人将他救了下来,他将作为王府属官回到即墨协助杨、赵两人抗清。何因在即墨素有名望,有他在,事半功倍。

    这些事情萧无自然知道,也就说了起来:“殿下不必太担心,赵应元那里虽然还不是满清人的对手,可满清人却也别想将他们剿灭。至于以后,殿下更不用担心,您虽然是藩王,他们以后也许会反对您,可目前他们不会,还会全力效忠您,我也派去了人手,半年后,我保证,这支军队是殿下您麾下最忠诚的部队。”

    朱慈煃点点头,一副你办事我放心的样子。随即他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我更担心的是西北,李自成怕是挡不住满清人的,满清一旦稳定了西北,唉…………”

    满清人一旦稳定了西北,会怎么样?他们的铁骑就会南下了,指望南京那帮混蛋抵抗?还是别指望了,就现在南京的大臣和满清人暗通款曲的都不少,等兵临城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