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_第365章 登基(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5章 登基(三) (第2/3页)

,劳民伤财不说,却不能得到实际的利益,最终还要退出去,实在不划算。当然了,魏豹也不会把话说的太明白。

    陆贾捋着胡须笑了。

    魏豹的那点小心思,他岂能看不出来?

    “吾王方与楚国罢战,如今正需休养生息,恐无力出兵啊。

    不如这样,就由大王派兵攻打河洛……最多河洛之地所得粮草辎重,尽数归由大王分派?”

    魏豹心中冷笑:你当我是傻小子吗?

    河洛自张楚以来,历经五载战乱,早已残破不堪。你们和楚军在渑池交锋,河洛财富更被搜刮一空,那里还有什么粮草辎重可言?你们不想劳民伤财,却让我去攻打河洛?哈,休想!

    想到这里,魏豹连连摇头。

    “陆郎中,非是孤王不愿出兵,实无力耳!”

    他做出一副无奈的表情,摇头叹息说:“楚国强盛,尽取富庶之地。魏国如今,困守一隅之地,不过是苟延残喘耳……攻打彭城,孤王举倾国之力方可成功,夺取河洛,着实心有余,力不足。

    以孤王之见,还是由唐王出兵河洛吧。

    唐王得关中八百里秦川,乃万乘之国,国力雄厚;唐王素以勇武著称,用兵如神,谋略出众,麾下有雄兵数十万,战将无数,谋士如云。雒阳虽有章邯驻守,然绝非唐王的对手啊。”

    陆贾连忙推辞,表示不愿攻打洛阳。

    可他越是这个样子,魏豹就越是要唐国出兵。

    双方唇枪舌剑的说了很久,最后陆贾不得不勉强同意。

    魏豹,好生得意……

    出魏王府,陆贾和樊哙汇合一处,准备动身离开。

    不成想,刚走到一僻静无人处,却见一人迎面拦住了队伍,厉声喝道:“公此来,意欲魏人亡国乎?”

    陆贾吓了一跳,待看清楚了来人之后,激灵灵打了一个寒蝉。

    “周丞相,您为何在此?”

    来人是魏国丞相周市,只见他走上前来,沉声道:“陆郎中,你莫非欺魏国无人?”

    陆贾此次出使,并没有见到周市。

    听人说,周市身体不好,已经闭门养病数月之久。

    但实际情况呢,陆贾也打听到清楚。

    作为魏国的老臣,周市如今的情况并不好。特别是在魏王咎战死,魏豹登上王位之后,渐渐疏远了周市。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自古以来的规律。周市作为魏咎的亲信,昔日地位甚至在魏豹之上。可魏咎死了,魏豹就看着周市不太舒服,并且在很多问题上,与周市相悖。

    比如,周市认为,魏国如今实力不强,寄人篱下。

    魏豹应该卧薪尝胆,效仿那越王勾践,暗中积蓄力量;可是魏豹呢,却是个喜欢奢华之人,加之周市的出身又不算高,魏豹更看不起他,曾私下里和别人说:“周市,一土老儿,竟窃居高位。”

    意思是说:他周市不过一个乡巴佬,也能做一国的丞相?

    久而久之,魏豹就疏远了周市。

    而周市也颇有自知之明,虽然心里面很窝火,但在脸面上从不表露,后来更干脆告病,不理睬政务。

    魏豹不见周市,自然舒心。

    虽则周市是丞相,可实际上早已被架空,只是因为他是老臣,所以还让他担任这个位置。

    正因为这样,陆贾出访魏国的时候,周市从头到尾都没有路面。

    可没想到,他竟然在途中阻拦……

    陆贾先是一惊,但马上就明白了周市的用意。

    “周丞相,陆贾此次秉公务前来,未能前去探望老丞相,还请恕罪则个。

    正想着事情办完,过府拜见,却未曾想老丞相亲自前来……呵呵,临行前,唐王还请陆贾代他向老丞相问好。”

    周市冷笑一声,“唐王尚记得故人?”

    “呵呵,非只唐王记得,贾此行扈从之中,尚有老丞相故人呢。”

    说着话,就见樊哙从扈从中走出来,笑呵呵的说:“周大脑袋,还记得昔日沛县樊屠子否?”

    “啊!”

    周市看见樊哙,不由得一怔。

    “屠子,你不是……”

    他话说一半,却又止住,轻声道:“我都听说了,刘季死了……没想到,唐王居然敢用你。”

    樊哙神色一凝,片刻后轻声道:“唐王乃胸怀广阔之人,甚为念旧。

    不仅是我,还有萧何先生,还有卢绾,如今都在唐王麾下……老周,你看上去可是见老啊!”

    周市脸上,露出苦涩笑容。

    “既是故人重逢,何不寻一安静之处,诉说旧情呢?”

    周市犹豫一下,点头道:“也好,我正要质问与你。”

    口气不善,但陆贾好像没有听到一样。拉着周市的手,一起登上了轺车,来到了一家僻静的酒肆。

    众人分宾主落座,周市和樊哙又诉说了一番旧情。

    当得知唐厉身亡的消息之后,周市脸上流露出落寞之色,连连叹息。

    “昔日沛县旧人,尚存几何?”

    “却是不多了……”

    陆贾在一旁插话,“唐王乃念旧之人,时常与我等谈起昔日沛县时光,特别是当年昭阳大泽时的种种,总不胜唏嘘。”

    “是啊,当年若无唐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