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3章 龙池斧钺,刘氏当国(四) (第2/3页)
种特有的产品,而发展出多种不同的商品,从而达到一个地区的繁荣。 盐池…… 刘阚突然想起来,广武城所在地,在后世应该就属于宁夏境内。 而宁夏境内,的确是有一个大型盐池……不过不知道,任敖发现的这一处盐池,是否就是宁夏境内的那座盐池呢? “老任,你立刻着手勘探此处…… 这样,我立刻派人回转朐衍,让吴辰星夜出发,赶来广武和你汇合。这盐湖,就有你二人联手合作,尽快拿出一个具体的条程来……恩,单只是吴辰一人还不行,还要有足够的人力投入……反正,你们探明状况之后,要尽快的把这个地区控制起来,切勿使他人再占居。” “喏!” 任敖插手应命, 刘阚把吴辰调过来,说实话也是无奈之举。 他把吴辰留在朐衍县,自然另有目的。萧何不可能一直担任九原郡长的职务,一俟九原发展起来后,刘阚就要给他再添重任。那么,接替萧何的人选,刘阚就选择了吴辰来代替。 一方面,吴辰精通刑律,曾是李斯的门生,善于处理政务。 而另一方面,吴辰也担当过鬲县长,有治理地方的经验。虽然时间不长,却已经足够了。 但是现在,盐湖的发现,将关乎西北,乃至整个北疆未来的发展。 刘阚必须要派出一个得利的人选,就只有让吴辰过来。毕竟,任敖在这一方面,并非能手。 一旁吕释之,仍在苦思冥想着,如何发展出十万人来。 刘阚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小猪,你可真的应该和老任学习一下。如果他发现的这盐池真的能营建起来,不出一年,你广武城之下,别说十万人,就算是二十万人,也有的。” “啊?” 吕释之瞪大了眼睛,“这盐池,有这么大用处?” 刘阚任敖相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小猪啊,这可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你一定要配合老任和老吴,把这件事做好。做的好了,我将来让你执掌一军人马。” 这一军人马,差不多就是八千到一万人。 吕释之闻听这话,眼睛都亮了,一把抓住任敖的手,“任大哥,你需要我做甚?只管吩咐!” 看起来,在这广武城待了两个月,已经快把吕释之憋疯了! 盐池的发现,让刘阚一下子失去了继续巡视的心情。 他立刻返回了广武城,写信派人送往朐衍。而后,他又在广武城停留了数日,与当地的富户士绅们做了几次交流后,启程动身。他此次出巡,目的地可不止是广武城一个。而是要巡视整个河南地,这其中包括那些已经不受秦军控制,位于长城以北,所有无人掌管的地区。 离开广武城之后,刘阚的下一个目的地,是神木关。 巡视的路线,是走直道,沿长城关外而行,一路直抵神木关。 但是在上直道之前,刘阚让任敖陪伴,先去了一趟他所说的盐湖所在。 天苍苍,野茫茫。 一座座澄净的湖泊,在苍穹下犹如散落在北方大地的璀璨明珠。刘阚策马登上了一座山丘,手搭凉棚,举目眺望。他已经基本上能肯定,这一大片荒芜的土地,应该就是后世的宁夏盐池所在! 后世的宁夏盐池,矿藏极其丰富。 不仅仅是咸盐,还包括了硝石、煤炭、天然气,乃至于石油等十六种资源。不过,石油之类的物品,估计他是没法子去开采了。但那些容易开采的矿藏,却已经足够他来大展宏图了。 再者说了,就算他能找到油矿,有个屁用? 不懂得提炼技术,即便是拿到了石油,也没有用处。甚至,连做燃媒之物,恐怕都有问题。 当晚,刘阚一行人,就在一座盐湖边上,扎下了营寨。 刘阚在大帐中,盯着一副地图出神。 薄女则轻手轻脚的,在一旁收拾东西……不时的,用眼角的余光看一眼刘阚的背影,又立刻收回,低着头,脸有些发烫。大约快到子时,屠屠带着一名风尘仆仆,看上去是长途跋涉的黑衣信使来到了大帐外。 “君侯,朐衍八百里加急,有要事禀报!” 刘阚回过神来,转身一看。 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 这不是普通的信使,而是黑衣卫信使。 黑衣卫与普通的信使装束不同,虽然也是黑色装束,但是在袖子上绣着一条九爪苍龙。一般的信使,只有五爪。只有黑衣卫的信使,才会用九爪标志。这也代表了,黑衣卫可越级直奏的特权。 一般而言,黑衣卫不会轻易出动。 可一旦出动,就一定是有大事情发生。 刘阚摆手示意薄女和屠屠都出去,“朐衍,出了什么事情吗?” “君侯,非是朐衍出事,而是秦大人奉命,有书信送达。” 秦大人,就是秦同。他头顶上,除了刘阚之外,只奉一个人的命令,那就是公叔缭。而公叔缭如果有事情的话,一般是通过萧何传递。而今,他使用了黑衣卫,恐怕是有大事发生。 “信呢?” 黑衣卫不敢迟疑,连忙从衣服的夹层中,取出书信递上。 刘阚拆开书信,在烛光下仔细阅读。脸色渐渐的阴沉下来,那一双浓眉,更扭在了一处。 “秦大人可有别的话交代?” “大人并未有交代,只是请君侯定夺。” “你立刻返回朐衍,告诉秦大人,让他听命而动。” 听命,自然是听公叔缭的命令。 话不需要说的太明白,刘阚也深信,秦同明白他的意思。 送走了信使,刘阚独自坐在大帐里,心情不免有些沉重起来。 哥哥啊,你一直说,你会忘记了过去。然而现在,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出现了,你又会如何选择呢? 内史郡,咸阳。 位于城东有一座很有名气的酒楼,名字听上去也非常古怪,叫做‘东门里’。这原本是属于前丞相李斯名下的产业。随着李斯位居高位,心里就多了几分思乡之情。他常怀念故土上蔡,于是就把自家名下的一座酒楼,命名为‘东门里’,以示他对故土的那一份怀念之情。 李斯死后,这座酒楼,就换了主人。 不过酒楼的名字倒是没有更换,依旧叫做‘东门里’。一来是因为,这名字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