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0九章 长征(九) (第2/4页)
得这酸货呱噪。苏角愿请一支将令,只上将军一声令下,角定取那刘阚狗头,来与将军下酒,何必再和这酸货纠缠不休?” 蒯彻眼皮子一翻,“说话的可是那假阴山下的‘马蹄’先锋?” 说起‘马蹄先锋’,确有一个小故事。 数年前,始皇帝尚未驾崩,蒙恬仍镇守河南地时,曾与东胡匈奴阿利鞮在假阴山下,有一次交锋。 结果是秦军大获全胜,可不成想临了被阿利鞮设了一计。 当时的先锋大将,正是苏角,竟不敢追击,错失了全歼东胡匈奴的良机。后来扶苏询问起时,苏角竟以马失前蹄为借口,说是无法追击……这笑话传开,就有了马蹄先锋的说法。 其实,是讽刺苏角胆小怕事。 蒯彻一语,把个苏角说的面红耳赤,暴跳如雷。 王离勃然大怒,拍案而起,“苏角,给我滚出去,否则无我命令,再开口必斩你那狗头!” 有道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苏角也是个性如烈火的主儿,谁都不服气,当年甚至和蒙恬瞪过眼,顶过嘴。 可偏偏对王离忠心耿耿,闻听王离发火了,苏角咧开嘴一笑,“我不说话,我不说话好吧。” 王离拱手道:“先生勿怪,苏角就是这狗脾气,莫要理他。” 说着话,他一挥手,让人奉上了美酒,“也不瞒先生,离与广武君并无冤仇,相反对他非常敬佩。 算起来,我和他还是同乡,都是频阳东陵人,哪有什么仇恨? 只不过呢……造化弄人,各为其主罢了。我相信,广武君与我老秦还是忠心耿耿……但不知,先生所说的千秋美名,又是何指?” 大丈夫生在世上,当名留青史。 王离的祖父王翦,父亲王贲,一个灭楚,一个灭齐,可谓是留有美名。偏偏到了王离这一代,连一点机会都没有留下。好不容易等到了对匈奴开战,却平白的成就了蒙恬的美名。 王离当然不舒服,当然希望,能超越蒙恬,留下名号。 蒯彻淡定一笑,“想必上将军也知道,我家君侯准备北上。” “我猜得出来!” “那上将军可知道,我家君侯,准备去何方?” 王离眼睛一眯,看着蒯彻,半晌后说:“无非是趁我大军南下,占领九原郡,还能去何方?” 蒯彻忍不住放声大笑,“上将军,你也太小看我家君侯了!” “愿闻其详!” “我家君侯实不想参与这中原之战,六国不容,老秦不纳,留在山东,图增添尴尬而已。 故而广武君决定,渡河北上,攻伐月氏,消灭东胡,剪除匈奴。为我大秦,再扩土万里,以振奋我大秦之威风。广武君曾言:胡虏亡我中原之心不死,必与之你死我活,好让胡虏知晓,犯我强秦者,虽远必诛!” 犯我强秦者,虽远必诛…… 王离身子不由得一颤,下意识的握紧了拳头,目光有些迷离。 好一句令人热血沸腾的‘犯我强秦者虽远必诛’!在王离的心中,何尝就没有这样一个梦想? 想当年,始皇帝会横扫六国,虎视天下,何等气魄。 而如今…… 王离闭上了眼睛,许久之后轻声道:“可这与我,又有何干系?” “广武君说,若上将军肯放一条路出来,他愿奉上将军之命,征伐河北,剿杀胡虏。到日后,旁人问起来,也少不得上将军这一场千古美名……只是不知道,上将军是否愿意呢?” 以我的名义出兵河北吗? 不需我一兵一卒,名留青史,扩土开疆…… 王离不由得踌躇。当年被蒙恬夺了那开疆扩土的功劳,如果刘阚所言是真,倒也补偿了遗憾。 “可是,我怎知广武君会不会学那假途灭虢,在九原郡一留就不走了呢?” 蒯彻冷笑一声,“莫不是上将军以为,手握三十万精卒,连一群山东的乌合之众,也斗不过吗?” 王离一听这话,脸色顿时就变了。 是啊,我怕他个甚呢? 他要是敢强占河南地,老子麾下的兵马,也不是吃素的啊。 王离静静的观察着蒯彻,而蒯彻则神色自若,一点也没有惊慌之色。 “先生所言极是!” 王离咬了咬牙,站起来道:“既然如此,我也不为难广武君。他可以假道九原郡,只是不能在九原郡停留太久。这样吧,我允许他在临河停留休整三十……不,十五日。若十五日后不过河,我定然会下令攻击。” 蒯彻摇摇头,“十五日却有些短了……毕竟广武君长途跋涉,至九原已人困马乏。 二十日,但必须在朐衍得到足够的补充。不过上将军放心,我们可以出钱购买,决不让上将军受损。” 二十日,朐衍? 王离断然否认,“临河,三十天……至于辎重补充,我可以让人给予供应,但需高出市价。” “若是在临河的话,只怕三十天不行,五十日,广武君定然可安排妥当,渡过黄河。” “四十日,绝不能再多!” 临河是个小城,补给相对困难一些。而且是在新筑的长城之外,王离倒是能理解刘阚的难处。 两人讨价还价,最后还是确定在四十天。 蒯彻心满意足的起身,准备告辞。 却不想,王离突然说:“先生,您有如此大才,何必北上,过那颠簸流离的生活。离愿为先生担保,何不留在我军中呢?待六国之乱平定,王离保证,先生的爵位,定不会低于广武君。” 王离,对蒯彻有了兴趣。 蒯彻一怔,沉吟了片刻后,“此事,我还需要和广武君商议。” “哈,那很简单……我相信广武君,是不会薄了我这个面子的吧。” 语气中,带着一丝丝威胁。你如果不同意留下来,我就不让刘阚有好果子吃,你自己看着办。 蒯彻苦笑一声,“上将军,此事容我三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