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0七章 长征(七) (第1/3页)
李由没有带来太多的人马,只一千骑军。 不过这一千骑军之中,裹挟着十数辆大车,全都由战马牵引,奔行时轰隆隆,颇有气势。 在顿丘城外三十里处,刘阚灌婴,与李由遭遇。 秦军在急速奔行中,突然传来一声唿哨,千余匹战马,齐刷刷停下脚步,迅速摆开了阵势。 李由自旗门下,纵马飞出,与刘阚两人马打照面,拢住了缰绳。 秦军,静悄悄的,没有半点声息。 刘阚有点弄不清楚了,这李由究竟是什么意思? 于是催马上上前,赤旗横搁马鞍桥,他向李由一拱手,沉声道:“李郡守,一别经年,安好否?” 李由则取下了兜鏊,静静的看着刘阚。 就在刘阚快要忍耐不住的时候,他突然长叹一声,轻声说:“刘君侯,没想到我们会在这种情况下见面。世事无常,当年雒阳一别,原以为你我都可飞黄腾达,却不想落到了这般天地。 我爹他……自尽了!” “啊?” 刘阚没能一下子反应过来,惊诧的看着李由,“李丞相他……” 李由点点头,“父亲自从被赵高诬陷,打入天牢之后,赵高害怕陛下询问,于是日日拷问折磨。我父年事已高,哪受得了那般羞辱。前些时日,他请咸阳一狱卒捎信过来,说他已无生念,准备一死向先帝恕罪……父亲让我早作安排,可我身为老秦驸马,又能安排得什么?” 李斯,死了吗? 刘阚不免感到一阵莫名的悲哀。 是为李斯?还是因为其他?刘阚说不上来。此刻,他心情五味杂陈,久久的说不出一句话。 “李郡守今日前来,只是为了告诉我此事?” 李由面颊抽搐了一下,催马上前数步,低声道:“大公子,是不是真的没了?” 刘阚点了点头,却没有出声。 李由叹了一口气,苦涩一笑,“君侯不要担心,由今日前来,并无敌意。老父一走,由心如枯槁,朝廷诏令与我而言,已没有半点意义……之所以还留在这里,只因为老父临终的嘱托。” 想来,李斯临死时,心里始终背负着一份愧疚。 若非他胆小惜名,贪恋权势,与那赵高联手,如何会有今日的局面? 他一死事小,却又希望能为关中保留一口元气,故而让李由留守三川郡,算作是一份补偿。 “我父心意,我十分清楚。” 李由说:“其实,我早萌生去意,可之前老父一家性命,尽在我一人之手,我脱身不得。而今,老父已去,可章邯兵马已控制三川,我同样难以脱身。我死,不足惜,然李家不可绝了香火。 我父生了我兄弟几人,我如今也有两子三女…… 君侯,我听说你要北上河南地,所以一直密切关注,只为了今日拜会,实有求于君侯啊!” 隐隐约约,刘阚似乎明白李由此来的目的了! 李由举起手向前招了招,只见那骑军突然向两侧让开,露出了一条通路。 十几辆大车徐徐行来,在李由身后停下。 十几个青年男女,有的怀中还抱着幼儿,走下了大车。李由也下马,向刘阚一揖到地,“由恳请君侯,保我李家香火不绝。若君侯能答应,由有一桩天大的礼物,愿奉与君侯面前。” 青年男女中,最大的和刘阚相仿。 “这是我长子李颍,早年也参加过河南地之战,不过与君侯并非一军;这是次子李弛年二十一,熟读律法,曾任雒阳令门下长史;长女李琰,长婿白术;次女李绥,婿孟续,原本担任少府少监之职,后被老父调至三川郡,出任荥阳县尉;小女李行,这是她夫君白无。 白术白无乃亲兄弟,白术精于医道,曾任太医丞;白无长于农事,原本是治粟内丞。 今欲托付君侯,还请君侯万勿推辞……” 李由说着话,一招手,“尔等,还不快拜见广武君!” 刘阚这时候也下了马。他被李由这一手,弄的有点糊涂了。 几个男女纷纷上前,“拜见广武君,请君侯收留!” “快快起来,快快起来!” 刘阚有点手忙脚乱,看着李由说:“李大哥,你这又是作甚?” 如果说,早先刘阚对李由还有些顾忌的话,那么现在,已经少了几分提防。听刘阚恢复了当年在雒阳时的称呼,李由脸上绽放出了一抹灿烂的笑容。他上前两步,握住了刘阚的手。 “阚兄弟,你还能称我大哥,我高兴的很呢。” “快让他们都起来,有话好好说嘛。” “你们还不谢过君侯收留之恩!”李由喝令一声,李家儿女纷纷开口言谢,而后站起身来。 “阚兄弟虽年幼,然则与我犹如兄弟。 尔等今后随阚兄弟,需听奉他的命令,事君侯,如事我一般。” “孩儿牢记父亲教诲!” 李由拉着刘阚的手,用力的摇了摇。 这是在托孤啊! 刘阚忍不住说:“李大哥,何不随我一同北上?” 李由摇摇头,“谁都可北上,唯有我不可北上……阚兄弟,你可知在这大河南岸,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我吗?只要我一离开这里,就会有各路兵马追击。赵高如今封锁我老父的死讯,以为我还不知道;但他对我的提防,却从未放松过。我在这里,尚能稳住各方人马,包括章邯。” “可是……” “阚兄弟,我也知局势不利,但我走不得。 我要是跟你走了,说不定还会连累与你,连家小也都无法保全。而且,我在这里,也算是制衡大河以南的一大因素。若我走了,河南必乱……我虽痛恨赵高,却不能置三川百姓于不顾。” 刘阚,不知道该怎么劝说李由。 而李由只是拍了拍他的胳膊,手指那骑军道:“这些骑军,全都是我李家私兵组成。君侯北上,正需人手。他们原来大都出自北疆,今送与你,也算是我的一番心意,感激你保我李家香火。” 说完,他从怀中取一封书信出来。 “你北上之时,必然要过太原郡。 到时候可持此书信,找那驻守汾水的秦军主将涉间,把这书信交与他。涉间看罢书信,必不会为难你。” “李大哥,你还是随我一同走吧。” 李由笑了笑,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和刘阚继续纠缠,只是拍拍他的手臂,然后转过身,向儿女看去。 “时候不早了,你早些回去吧。 如果将来有一天,你能回到咸阳的话,请代我将我老父一家老小尸骨收拢,葬于上蔡东门,由感激不尽。” 上蔡,是李斯的老家。 刘阚用力的点点头,表示一定会答应。 李由又叮咛了儿女好一阵子,这才翻身上马,向刘阚拱手道:“阚兄弟,此去北疆,由预祝你鹏程万里,后会无期了!” 说完,他拨转马头,打马扬鞭而去。 骑军中,飞出百余骑,随着李由远走。 李颍等人,则带着兄妹儿女,跪在大河之畔,向李由远去的背影,重重的磕了几个响头,泪如泉涌。 刘阚走到他们身边,将众人一一搀扶起来。 “由郡守欲求仁得仁,你们也莫要太过悲伤了,否则白白辜负了由郡守的这番苦心。 李颍,这骑军就暂由你来率领,随我一同留后压阵;其余人等,立刻赶赴顿丘渡口,连夜渡河!” “我等愿遵君侯之命!” 李家儿女齐刷刷躬身行礼,纷纷上车上马,朝着顿丘方向行去。 “阿阚兄弟,这里面会不会有诈?” 灌婴来到刘阚身边,压低声音耳语道。 刘阚摇摇头,“李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