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章 元亨利贞 (第2/2页)
拉着秦曼的手,从别馆中走出,沿着曲折山路而行,在片刻后,行至山边。 站在此处,可听江水拍击山崖的轰鸣巨响。 “你且行至那试胆石上。” 试胆石,是巫山一处山梁。从山崖上突出,只容一人站立。这处山梁,犹如断桥悬在大江之上。 站在试胆石上的时候,耳听江水咆哮,感受脚下岩石颤抖,似乎随时都会掉入江中。 秦曼的脸,刷的一下子苍白。 她缓缓退下来,“奶奶,我明白了!” “陛下就如你站在试胆石上一样,孤独无所依靠,唯有寄托神仙。他谁都不信,只信他自己。故而才有求仙之心。此心一生,却再难改变……徐市之所以倒行逆施,也缘由此心啊。 若陛下在统一六国之后,能慢一些,再慢一些前进,虽耗费的时日会长久,然则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大秦基业稳固,六国宵小也只能偃旗息鼓。可是陛下的心,已膨胀起来,一系列的手段,目的虽然是好的。你看,我们慢慢走,虽走的慢,却走的很稳,不会摔倒在地。 但你若跑起来,速度虽然会很快,可一不留神,就会摔倒……甚至掉入江水之中。 大秦,就如在这山道上行路一般,更需小心再小心。可是陛下去等不及了,他想要跑起来。” 言下之意,若跑起来,就会摔倒。
秦曼轻轻点头,似乎明白了秦清的心情。 秦清接着说:“此次高渐离刺秦,其实已经无关六国之事。那是个执拗的人,他所为的,不是什么兴复六国事业,求的只是心安,求的只是全当年的那份情义。事实上,杀了也就罢了。 可是陛下却因此而祭起屠刀,大肆杀戮。 并有谣言传出,从此不在信任六国之民。所谓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是大秦的天下,而陛下此举,却等同于将老秦和六国分割开来。你想想看,当六国之民无法感受到平等的时候,他们就一定会针对大秦展开行动。对于老秦而言,这才是灾难啊。” 秦曼,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片刻之后,她轻声道:“奶奶,您让我转告仓令的那句话,仓令已有回答。 奶奶您问他:大厦将倾,你当如何?他的回答时:若大厦将倾,不如推倒重建。只是,我还是看不明白,他那‘贵’字,又在何处?只不过在他身边,孙儿能感受到,他内心的不安。” “因何而不安?” 秦曼摇头道:“这个……孙儿不知道。” “这位仓令,年纪虽然不大,但却也是有见识的人。想必他也感受到了这平静之中的暗流。 曼,我倒是真想见见他。 徐市说他有贵人相,我相信。只是徐市的观气之法,只重亨、利二字,却忽视了元、贞之说。 品性乃根本,只懂变通,只知用手腕的人,虽可成一时之雄,却难保万世基业。 你立刻派秦周再往楼仓,持我符信,告诉那刘阚……就说,我这老婆子希望在年内见他。” “是!” 秦曼轻应了一声,搀扶着秦清,顺着山路缓缓而行。 此时,金乌将落西山。 但见巫山云雾,翻滚不停。 江水咆哮,击打山岩……轰隆,轰隆……震耳欲聋。 秦曼的心思,依旧是非常复杂。难道这兴平盛世还未开始,就要再有灾乱升起嘛?如此一来,巴中秦氏,又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昔年凭奶奶助始皇之情,从而换来了今日的成就。 可乱世来临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局面?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此时,秦曼的心,已经完全乱了。和***这一番长谈之后,也让秦曼的思绪,变得更加飘忽。 无言独上西楼! 她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但不知,我与仓令,又当是怎生的结局呢?只愿巴蜀,莫起纷乱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