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创作的路上 (第1/2页)
今天不更新,来谈谈这本书诞生的一些今生前世。 作者菌写这本书的灵感,和一个叫做“靳爱兵”的人有关。在百度百科上,有这个人的传奇故事。一个高考成绩647分的吉林大学高材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没能拿到证明自己上过大学的任何官方纸片,只是结业,非“毕业”。之后,流落某间网吧,一口气在那里呆了四年多。期间他和家人完全断绝联系,仅依靠自己对网游的精通,勉强月赚两千元养活了自己。 靳爱兵是高校大学生沉迷网游,从而荒废学业的悲剧典范。他绝对不是特例,也一定不会孤单。在他的个人身影的后面,还站着无数这样的当代大学生魅影,以及未来,还将会有持续不断的后来进坑者。 人生处处都是坑,除了大坑是小坑。网游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坑,俺可以预言有很多的大学生,还将会前赴后继地掉进这个万人坑里,然后好几年都一时半会爬不出来。 当初我看到这个故事,觉得很唏嘘,很有一种内心被瞬间触动的极度痛惜感觉。然后某天我就在想,这世界上存不存在这样子的游戏,既可以让大学生过足网游的新奇猎艳瘾头,然后也不影响个人学业的呢?! 顺着这个思路逐渐延伸了下来,还真是找到了一点头绪。于是,就有了现在这本书的诞生。虽然一开始是带着玩票的心态,但个人确信书里的故事,应该会多少传播一些所谓的“正能量”。俺也认为读者们应该会对这样子的“危情拯救”故事感兴趣。 连载近八个月之后,现在我对自己的笔下剧情故事,有了一些个人的动摇。 先来说首发的创世端,除了最初的几个敷衍性的PC端推荐,至今70万字了,这书从没有被官方公开推荐过。换句话说,后台的编辑们,集体认为这样的“拯救靳爱兵”式的故事剧情,商业价值为零。 同步更新的起点端也好不到哪里去。连续露脸追读的书友,经常性维持在十来个左右。 这本书至今天6月3日为止,总订阅数低于一千个,章节均订是6个。加上所有的打赏,上架4个月的稿酬,差不多是100元刚出头。钱多钱少那倒不是问题,作者菌不依赖网文写作而过活着。只是这样的惨淡数据,无疑会影响作者菌持续创作的激情心态。 今天俺必须拷打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 靳爱兵的故事,是一个“别人家儿子”的现代悲剧。他是否就和你我他她,完全没啥瓜葛,风牛马而不相及呢?! 马丁,一位德国神父,于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书写了一段经典的短文: “当他们来抓张三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张三的亲人。 “当他们来抓李四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李四的亲人。 “当他们来抓钱五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钱五的亲人。 “当他们来抓孙六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孙六的亲人。 “后来,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把这段话再改动一下,也许可以这样子用来说明,目前大行其道的各款网游手游,对于当代青少年的严重荼毒祸害: “当网游祸害张三家的儿子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说话,我想我反正不是张三的亲人。 “当网游祸害李四家的儿子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说话,我想我反正不是李四的亲人。 “当网游祸害钱五家的儿子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说话,我想我反正不是钱五的亲人。 “当网游祸害孙六家的儿子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说话,我想我反正不是孙六的亲人。 “。。。。。。 “后来,当网游终于祸害到了我家的儿子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从没有任何媒体记者去采访靳爱兵的父亲,所以,没有人知道靳爱兵的父亲,内心到底有着怎样的感慨。如果给他一个机会的话,他会对网游经营公司有着怎样的公开表态呢?!网游都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家的儿子,只不过是万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