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经济基础 (第2/2页)
体盈利水平自然会增长很多。 趁着信长满意,前田长利再次请求信长同意,在织田家只许他一家使用晒盐的方式,这下就算是晒盐专营了,不愁没有钱赚。 有了信长的首肯,以及税赋压力,前田长利再次召集农夫扩建盐田,让整个盐田规模达到2000亩,有了经验,现在每5亩盐田平均月产食盐1石的标准产量(应该比较低了)。 平均每月就能产盐400石,规模上来以后,各种成本将会降低不小,只有1贯/石,再加上信长的半贯/石的赋税,也不过才1.5贯/石的成本,按照现在4贯/石的销售价格,平均每个月就能有1000贯的收入,想到此,前田长利真是忍不住流口水。 正在前田长利想是不是可以继续扩大规模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一个大问题——这么多盐,怎么卖的出去? 按照每人每日消耗不超过12克食盐(21世纪是6~8克每日,粗盐自然要多一些),这么多食盐是170万人每月的消费量,整个尾张才多少人?不到40万人。 以前,平均每月只有100石左右,而且前田长利的盐价便宜一些,由行商人转卖它地,再加上调控手段,在冬季盐价高的时候保证卖出量,才能顺利达到2000多贯的盈利。 现在这么多盐,光靠行商人贩卖和尾张的消耗,根本不行,只有靠主动出击了。 前田长利收下的商号只有‘倾奇屋’,而且规模还不够大,最多就是跑跑附近的几个国(县),加上尾张的消费,大概每个月能主动销售200石左右的食盐。
其余的产量,只有降价交给那些行商人处理,估计当前田长利以3贯/石的价格出售,很多产盐的盐商都要无利可获了。 不过,前田长利的成本价才1.5贯/石,根本不怕任何人打价格战,没有他这种统一规划,没有这些技术和规模,同样采用晒盐方法的人,成本价也会达到两贯以上,如果再加上税赋标准,盐价若是低于2.5贯/石,其他人就会面临无利,甚至亏本的局面。 到时候不怕没人来买,也就是说,前田长利的利润最少也有1贯/石,每个月赚400贯不是问题。他想还是暂时定为3贯/石,至少目前是没有人能在这个价位还与他竞争的,也能保持他充足的盈利水平。 而且倾奇屋自己销售的部分,又会变成倾奇屋的利润增长点。虽然比他原来想的1000贯/月,少了近一半,但也是一笔很大的收入了。 商人的目标是什么?利润!利润最大化才是一个成功商人的追求,既然已经决定让倾奇屋走出去,那么美浓就是他商号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现在尾张大部分商贸还是有伊藤屋把持,前田长利在尾张扩张,势必会与他产生冲突,给自己找一个强大的敌人,是很不明智的。 信长是战国的风云儿,过不了几年就能攻下美浓,进而问鼎天下,肯定不会还把领地的所有商贸都交给伊藤屋,平衡是上位者最基本的权谋。 倾奇屋现在就开始在美浓经营。虽然可能会困难重重,但是,一旦信长攻下美浓,作为前田长利这个重臣手下的倾奇屋,必然会成为美浓商贸的最好代理,就算只能拿到三成的份额(现在倾奇屋掌管尾张一半的商贸),也是十分巨大的财富。 有了全面的规划,自然可以放心实施,不过却不是现在,现在时间已经到了4月(阴历),春耕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去年新增11200石领地,已经全部完成领地规划建设,河堤筑高,田地之间水渠纵横交错,阡陌交通,一些农户的房屋在各处点缀,好一幅惬意的田园画卷。 “这9000贯花的值啊!”看着这幅美好的画卷,让前田长利忍不住感叹道。 有了去年丰收的激励,加上前田长利这个领主英明、仁慈的名头,农民们的工作热情高涨,忙碌在田间地头。 经过前田长利的刻意宣传,加上旧领农夫的传播,整个领地的农民都知道经过规划的农田,在加上‘肥料种田’的方法,能增加粮食的产量,少则5成,多者一倍(主要是下等田)。 缴纳的赋税是按收成为标准的,增产是双赢,前田长利这个地主有利,他们农民也有利,正如古话说的‘多收了三五斗’,意味着他们能多吃几顿饱饭,生活也会更好。 农民们种下的不单是粮食,更是希望和幸福。 虽然领地上的政务基本上是有利久负责,具体事务由前田利玄、奥村永福、山内一丰组织‘地头’们实行,基本没前田长利什么事情,可是作为家督,必须时时听取汇报,了解情况,偶尔也要去田间转转,让领民们知道他这个大地主的存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