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汉阳铁厂 (第1/2页)
如果说陈翀之前的话只是让两位见识过不少大风大浪的老人吃了一惊,那么陈翀的这番话无疑是把两人震住了。 ——————————————————————————————— 上海钱业股东们如何设法摆脱长江银行的收购和入股,陈翀没有去关心,因为12月10日之后,他就带着宋爱玲坐上了去武汉的轮船。 陈翀和宋爱玲已经在几天前举办了订婚仪式,出席仪式的只有双方至亲和部分好友,随后陈翀就向宋家提出让宋爱玲做私人秘书的要求,把她带在了身边。 陈翀这次去武汉是赴盛宣怀之约。早在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成汉冶萍公司的时候,陈翀就给盛宣怀发过贺电,并言“待晚辈他日归国之时,定当亲自来贺!”所以当陈翀回国之后,盛宣怀就给他发了一封电文,邀请他来武汉参观。 陈翀之所以对汉冶萍公司如此上心,其实与他对橡胶的想法是一样的。一个真正强大、自主的工业体系是决不能够在上游资源阶段受制于人的——技术可以自主创新、借鉴改造,资源是不可能凭空出现的。对现代工业体系而言,铁是比橡胶更重要的资源,所以即使不能够获得世界铁矿石的定价权,也必须得到本国钢铁供应的自主权。 在世界范围内,汉冶萍公司不算大企业,年产钢不过七万吨、铁五十万吨、煤六十万吨,甚至不及美国钢铁公司的零头;但是它却是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更是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是现时中国唯一现代化的钢铁企业,控制这个公司就等于控制了大清的重工业。 实际上不但陈翀对汉冶萍公司志在必得,日本人更是早就在虎视眈眈了。日本的金融财团是通过借债给汉冶萍公司而附加的一系列苛刻条件而妄图逐渐控制这家中国最大钢铁联合企业,如果历史没有发生改变,日本人仅仅在数年时间里就达成了他们的目标,使汉冶萍公司完全成为日本钢铁公司的附庸。 陈翀到达汉阳铁厂的时候,盛宣怀带领着汉阳铁厂的一帮管理高层亲自在门口迎接,让陈翀大感受宠若惊,连忙抢先动作,恭恭敬敬地大礼参见。 这倒不是陈翀故作谦逊,而是他必须如此行礼,要知道盛宣怀此时可是大清邮传部尚书,堂堂交通、邮政加电讯部长;即使撇开这层身份,盛宣怀也是这时代中国最负盛名的实业家,第一红顶商人。 盛宣怀坦然地受了陈翀的礼,满面笑容地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待陈翀礼将行毕,方虚扶一把,客气地说道:“升高勿需如此多礼!贤侄果然是人中麒麟、青年俊杰啊!今日一见,方知沪上传言非虚啊!” 盛宣怀这个评价其实是非常高了,要知道他可是一个自视甚高之人,平生只服知遇恩师李鸿章,其余人都难入其眼,他曾在给李鸿章的信里说希望自己的姓名能够有幸在史书上列在李之后——须知李鸿章不但是时任数十年的一方督抚,还是公认的“中兴四大名臣”,而盛宣怀当时不过是个小小的道台。 “前辈谬赞了,晚辈经商从业不过三四载,虽有些许成绩,不过是赖父辈扶持,岂敢在各位前辈面前弄斧!若是四十年后晚辈能有杏公成就之一二,则心满意足矣!这‘麒麟’二字,当世舍杏公尚有何人?”面对这位政商两界的巨擘,陈翀不得不加上十分的恭谨。 “哈哈,能得‘金童’此语,也是老夫此生一大快事了!升高贤侄,我们且先进去看看吧!”盛宣怀老怀大畅,爽朗笑道。 于是双方互相介绍了随员,便都坐上了几辆汽车进厂参观——除了陈翀和盛宣怀共坐的是“风尚”房车外,其他人坐的都是“太平洋”大众汽车的内销型号“长江”牌。宋爱玲作为陈翀的未婚妻也和汉冶萍公司协理兼汉阳铁厂总办李维格一起同坐于这辆车里。 车子内部是一个小客厅样式,中间摆放着一方小茶几,茶几两侧相对安设四个位置。盛宣怀、李维格坐在靠后窗位置,面对前方,而陈翀、宋爱玲则和李维格相对而坐。 车子速度并不快,通过两侧的车门玻璃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马路两旁的景物。一路行来,主要是李维格在负责解说——这位李维格可以说是汉阳铁厂起死回生的功臣,也是汉冶萍公司的首倡之人,还曾在南洋公学任过教授,所以陈翀也恭敬地称他“李先生”。如果没有这位李维格总办,汉阳铁厂的产品由于质量问题在国内的铁路上都难以过关,更不要说现在还可以供应大量钢铁产品给太平洋汽车公司了,他可以算得是中国钢铁和冶金行业的先驱了。 汉阳铁厂的面积近700亩,车队在厂里转悠了四个多小时,每到一个重要车间,都会进去考察一番,通过李维格的详细讲解,盛宣怀等于是把汉阳铁厂的大部分家底都给陈翀交代了。 盛宣怀这样的作法,再加上亲自从北京赶来见他,陈翀心里明白对方是有个难题等他来解了。 在铁厂吃过晌午饭之后,陈翀的其他随员都由铁厂方面的相关人员安排了其它的参加或者考察,陈翀、宋爱玲则被盛宣怀邀请到了盛氏在汉阳的私宅。 陈翀明白,正餐来了。 果然,盛宣怀开门见山地向陈翀说明了汉冶萍公司现在所面临的困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