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巧遇狗仔 搭线留用 (第1/3页)
“没想到我才来短短的一个多月,却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铁木真淡淡的说道。 “没想到我才认识你短短的一个多月,却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欧阳紫萱调皮的说道。 两人相视一笑,继续漫无目的在铁溪一条清幽街道闲逛。 “龙哥,还有两周,我们就要去学校报到了,你今年还是继续放弃读大学的机会吗?”紫萱问道。 “丫头,以我现在的水平啊,连你们的文字都不认识,更别说电脑的cao作、什么短信微信的所以,你说的那个商学院,我暂时不会去。我要用一年的时间,恶补知识,明年我还是会想办法读进野狼军校,人要做擅长的事情。”铁木真回答。 “嗯,我开学前要回家一趟,龙哥,你也要和我一块到安维市吗?”紫萱问。 “当然了,我的家不是也在那里吗,我还要好好的认识下我的家人呢。”铁木真回答。 “难道你不怕吗?额或者说尴尬,因为你的家人都不太友善哦,而且可能也没有人会欢迎你回家哦。”紫萱小声的提醒到。 “紫萱,原来的周正龙会害怕,但现在的周正龙却不会,我要在这个社会很好的生存,需要家人,需要朋友的支持。”铁木真说完,对着紫萱笑了:“遇到困难不逃避、遇到问题就解决,就这么简单。” 紫萱也笑了:“看到你就像看到阳光一样的温暖和安全。” “对了。龙哥,鲍召松叫你去处理的是什么事情?没有涉及人命吧”紫萱诺诺的问。 “没有,一些小事,已经处理了,不要担心。”铁木真淡淡的答。 紫萱心想,鲍召松费劲周章的,岂会是小事。只是周正龙不说,肯定有难言之处,或者不方便让自己知道。那不问也罢。 “没事就好,龙哥,在你们那个时候,杀人很常见的,你第一次杀人是什么时候啊?”紫萱岔开话题问道。 铁木真听到紫萱的问题,停下了脚步,脸色变得有些阴沉。 紫萱也跟着停了下来,瞪大杏眼望着他。 “真的想知道吗?”铁木真问。 “嗯”,紫萱点点头。 铁溪市的得名是因为市区以一条母亲河穿城而过,河水如溪水般蜿蜒美丽,而他们刚走到的这个地方,是一个开放式的湖边公园,铁木真和紫萱顺势走到静谧大树旁的石椅上坐下。 一阵微风吹过,镜子一般的水面波动起来,几棵杨柳正在湖边清洗长长的秀发,粼粼的波光,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的明丽耀眼。 小河边的风景,永远都看不厌。他们微闭双眼,感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清新空气。 “那是在我的父亲也速该去世之后。”铁木真开始说道。 “母亲曾经说我三岁时就已经高过车轮、六岁便学会骑马、九岁的时候已经长成一个小少年。所以,我的父亲准备给我订一门亲事。” “父亲带着我,到贝尔湖,遇到弘吉剌部的一位首领,德薛禅。德薛禅家中的小女儿比我大一岁,叫孛儿帖,是一个十岁的美丽小姑娘。按照蒙古族的规定,定亲后,男孩要在女方家住上一年时间。于是第二天,我的父亲留下我,独自踏上了回家的路。” “父亲和我道别的眼神,既是欣慰、又是伤感。他策马而去的背影,我永远不会忘记。9岁的那一天,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我的父亲。”铁木真有些难过的低下头。 紫萱在旁静静的听着。 “父亲回家路上,被可恨的塔塔尔人设计陷害,暗地在他的马奶酒里,放入了一种慢性毒药,三天后,父亲回到乞颜部,毒性便发作身亡。我的母亲也随即派人把我接了回家。” “父亲走时,留下了他的两个妻子,和七个孩子。而乞颜部的人忘记了我们是前首领的遗孀,由嫉妒父亲已久的泰赤乌氏族为首,抛弃了我们。让我们9人独自在斡难河沿岸残酷的环境中生存。” “族人中只有一位老人站出来为孤儿寡母鸣不平,结果被活活刺死,其他的人也就明哲保身。” 紫萱心想,铁木真小小年纪就亲眼目睹了这悲痛愤怒的一面,真是太不容易了。 “在悲惨的命运面前,我的母亲充分表现出令人钦佩的决心和意志”,铁木真继续回忆道:“她凭借自己柔弱的身躯,担负起抚养七个年幼孩子的重任。她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发誓要把我们抚育成人。” 昔日部落首领的妻子,竟然被部众所抛弃,被过去忠实他们的人所背叛,并沦落为四处流浪的难民,但却依然坚强。真是令人敬佩的女子。也许铁木真日后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母亲的影响。紫萱心里想着。 “我的母亲为了不让我们饿死,不得不像一个原始人一样,到处采挖野果、挖掘野菜。她奔走于斡难河上下,攀登于悬崖壁峭之间。贝加尔湖地区林木茂密,林中常有一些花揪树、野草莓、越橘之类的树木,果实可供逃难的人冲击。母亲还手持削尖的赤柏木棍到野地外挖一些野葱之类的草根给我们吃。” 孤儿寡母在最为悲凉凄清的岁月里与命运做着艰难的抗争。可能那些把他们轰赶出来,任由他们自生自灭的人,早以为他们在斡难河的上游不是饿死就是冻死了,因为绝对不会有人在漠北那样的恶劣条件下生存下来,可铁木真一家却做到了。这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紫萱心里感叹道。 “我的母亲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而父亲的别妻有两个儿子。” “有一日,母亲病倒,她唤来所有的人,在床边握着我的手说,铁木真,你是你也速该父亲的大儿子,现在我病了,你要监护起照顾大家的责任。然后又对众人说道,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