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上位 (第1/2页)
光和六年,张让等宦官势力又达到极盛,时中常侍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粟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宁典等十二人皆封侯,贵宠无比,时人称为“十常侍”,灵帝曾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于是十常侍无所忌惮,各起高宅大第,规模同于皇宫,又其父兄子弟出任州郡牧守,残害百姓,贪暴胡为,无人敢问,天下怨声四起。 当然,舆论掌握在世家手里,历史也是读书人写的,太监一般都是坏人的…… 这一年,张角以“太平道”传教已十余年,拥有徒众数十万,遂将徒众分为三十六方,“方”各为一部,大方统众万余人,小方统众六、七千,方各有首领。命人传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准备起义。时大方首领****义等先收合荆、杨二州徒众数万人,约期在邺城起事。****义又来往于京师雒阳,联合宦官封谞、徐奉等为内应,约定次年三月五日内外俱起。 这是楚祯特别关注的情报,黄巾起义可是关系到楚家未来发展。 这一年,同父异母之妹何贵人被立为皇后,何进也因此而拜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 这一年五月初,楚实以雁门郡守兼并州刺史,而丁原被任命为河内太守,以吕布为主簿。 楚家为什么能崛起?很多人不知道,但看楚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就能理解了,自从鲜卑军事联盟首领檀石槐立庭于高柳北三百余里弹汗山,常常南略汉边。 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秋,檀石槐遂将三四千骑寇云中; 汉桓帝延熹元年(158年),鲜卑寇北边; 汉桓帝延熹二年(159年),复入雁门,杀数百人,大抄掠而去; 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夏,遂分骑数万人入缘边九郡,并杀掠吏人。 鲜卑人与并州边地的人们简直是势如水火。 汉朝中央派护匈奴中郎将张奂于延熹二年(159年)开始反击,但被檀石槐的游击战术弄的疲惫不堪,于是“朝廷积患之而不能制,遂遣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欲与和亲”。 但檀石槐不受,为什么?因为鲜卑军事联盟是松散组织,檀石槐只是“联合国秘书长”,不是“联合国总统”,他不敢受。 熹平六年(177年),汉灵帝遂封田晏为破鲜卑中郎将,出云中,护乌桓校尉夏育出高柳,匈奴中郎将臧旻率南单于出雁门,各将万骑,三道出塞二千余里。檀石槐命三部大人各帅众逆战,汉军大败,丧失辎重,损兵百分之八十,三将各率数十骑奔还。战后,鲜卑寇掠更甚,缘边莫不被毒。 光和元年(178年),灵帝于西园开置邸舍卖官,价钱依官职大小而定,二千石官钱二千万,楚实就是这样成了雁门郡太守,其实楚实就靠保家卫民的功绩也足够升迁了,但宦官势力太强大……也是在这年,楚祯遇到了高顺,后送入边军,因为带有一千家丁,被任命为都尉。 光和二年(179年)夏,鲜卑寇雁门,高顺手刃三十七人,威震边关。 光和二年(179年)秋,鲜卑三千人复寇雁门,高顺帅军斩首一千八百骑,并州震动,鲜卑震动,升为破鲜卑校尉,组织防御鲜卑。 光和三年,高顺帅军转战云中、定襄、朔方、五原、雁门五郡,跟鲜卑大战小战三十多起,累计斩首二千三百多级,并州边地五郡为之一清,升为破鲜卑中郎将,关内侯。 光和四年(181年),高顺主要组织边地五郡的防务,这时候的高顺已经被鲜卑各部大人列为大敌,都想打败他来夸耀武功、增加威望。这一年,大大小小战事二十几起,汉军死伤三百余,而鲜卑死伤九百余。这下檀石槐坐不住了,雁门富庶,所以当年划地盘时他立庭于高柳北三百里的弹汗山,可自从光和元年以来,东部、中部鲜卑下幽州都所获甚大,而西部鲜卑却受阻于并州,这对檀石槐的威望是巨大打击。 光和五年夏,檀石槐遂集结三部鲜卑五万余骑寇并州五郡,其中四万骑南下雁门,楚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