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马车夫_第346章 龙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6章 龙马 (第2/3页)

马一族,集合欧亚两洲战马优点,如龙马继承了阿尔登马的勇敢和西伯利亚野马的凶猛,这种性格才能保证龙马在敌人的密集的长矛和火枪面前不会退缩。继承了安达卢西亚战马的高大块头,普遍高度在160至190之间,种马的高度更是达到了200以上,无愧于龙马的称号。而现代的西欧重型马,例如英国夏尔马,法国重型佩尔什马,德国的荷尔斯泰因马等等,从它们身上依然看到它们祖先的优点,比如身材高大这点,普遍在150到180之间,但却因为退化了三四百年,已经没有它们的祖先高大了。

    龙马的块头大,但没有赘rou,尤其是腿部肌rou发达,使其速度快,载重量大。这都得益于辽阔的蒙古大草原,长时间的奔跑让它们即保持了欧洲战马的冲刺速度,也锻炼出了东方蒙古战马的长耐力,以及平衡良好等等优点。

    载重量大是欧洲战马的优点,在欧洲,普通的战马只能搭载轻骑兵,但骑士换做东方人后,即便普通的战马也可以用来搭载东方的重骑兵。而龙马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搭载重骑兵依然健步如飞。

    这是神武大帝邓浩楠在骑兵领域内最大的突破,培养西方的重型战马,却搭载东方的骑士,使得东方的重骑兵依然能够像轻骑兵那样拥有机动性和灵活性,使得重骑兵依然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

    在后世,古代西欧战马的大多数优点已经不存在了。比如近距离冲刺,现代马近距离冲刺能力强的比如纯血马类,它们的体型相较祖先而已,偏小,力量不足,性情也不够勇猛等。例如现代的法国重型马,就变成一种性情温和的挽马。

    如今,中华帝国将欧洲濒临绝种的优秀战马移植到了亚洲,并通过新马种——龙马,在亚洲继续繁殖生存下去。可以预见,未来的世界里,这些优秀的战马将不再代表欧洲人,而是见证中华帝国的辉煌。

    骑士作战,需要乘坐高大快速的战马,适合进行无坚不摧长枪冲锋,也可依托马背的高度,使得斫杀的力量更大。这也是为什么骑士如果没有好马,宁可步战的原因——骑一匹个头小,冲刺差,勇气不足的马,不但失去了上述优势,反而放大了骑兵格挡防御不佳的缺陷,或者因为马的怯懦导致临阵脱逃。

    欧洲人曾在马种、盔甲、人员上占据优势,他们的骑士成为了中世纪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战士,西欧也在整个中世纪都占据了相对的军事优势。

    但是,如今欧洲的骑兵正在快速退化,反过来,亚洲的新型重骑兵却在快速崛起。

    当年,成吉思汗用蒙古马组成的骑兵打的欧洲人胆寒。如今邓浩楠将用中华帝国的龙马组成的重骑兵,给欧洲再来一次天翻地覆。

    至神武七年,帝国境内的欧洲战马饲养数量已经达到了十八万匹,每年有两万多匹战马增加。而作为帝国单独培育的龙马已经达到了六千多匹,未来几年将成几何数字增长,很快将建立一个新的战马种群。

    帝国除了培育用于战斗的龙马,同时也在培育用于携带辎重的重型挽马。英国的夏尔马作为最好的重型挽马,可以拖动一吨半的重物,之前作为帝国托运火炮的马匹已经表现的十分突出。为此,帝国增加对夏尔马的培育,大规模饲养。

    为了让夏尔马更加温顺,容易驯服,帝国政府没有再大草原上培育这种挽马,而是在长城内的京畿地区进行。龙马因为要保持战斗力而让其出生和成长环境都在大草原上,夏尔马为了令其足够温顺,全部在城镇附近的马场,或者农家进行人工喂养。

    由于夏尔马应用面积广阔,民间托运货物,出行代步马车,磨坊、酒厂、工厂、作坊等需求量极大。因此,夏尔马的繁殖速度大规模增加,远比战马繁殖的速度快。

    截止神武七年,夏尔马在中华大地上已经成为民间第二大挽用马群,数量急剧增加,全国范围内约有五十多万匹,并且随着市场的需求,还在大规模增加。国内饲养的夏尔马除了供应军方需要外,民间根本无法满足需求,为此帝国政府不得不增加对夏尔马的优惠政策,鼓励饲养夏尔马。同时,也在蒙古一些地方允许牧民饲养,但要严格控制夏尔马同其他战马之间混血。

    虽然帝国政府引入西方大型马种,军队和民间都对此大加热捧。但是相对于东方马种,蒙古马、伊犁马和三河马等还是帝国国民的主要使用工具。

    帝国政府也并没有因为培植龙马就放弃了数量庞大的蒙古马,帝国陆军步兵师和枪骑兵师使用的代步工具还是耐力持久的蒙古马。严格的说,使用蒙古马的成本很低,对于帝国军队来说后勤保障跟得上。

    随着帝国政府从陆地上西扩的道路受阻,于是帝国政府将目标瞄向了莫卧儿次大陆。

    1526年,中亚封建主蒙古-突厥族后裔巴布尔入侵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巴特战役中战胜洛迪苏丹,宣布为印度斯坦皇帝,标志着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的开始。之后,巴布尔又经过1527年的坎努战役和1529年的戈格拉战役,统一了北印度。1530年,胡马雍继位。1540年,胡马雍在曲女城战役中为比哈尔阿富汗酋长舍尔沙击败,流亡波斯和阿富汗,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的统治暂告中断。1555年,胡马雍重征印度平原,占领德里和亚格拉,恢复了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的统治。1556年,阿克巴继位,实行了进步的内政改革,采取宽容的宗教政策,扩大了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的社会、政治基础。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开疆拓土,统一了次大陆广大地区,推动了印度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

    到查罕杰和沙-贾汉时代,莫卧儿王朝国势日盛,在阿克巴的基础上,有向外扩张了几千平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