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马车夫_第217~218章 巧占苏杭织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7~218章 巧占苏杭织造 (第3/5页)

对票。

    为此,黄立吉渐渐的对邓浩楠的敌意大大减弱。

    朱由校并非无法清醒,只是他想要清醒的话除非邓浩楠点头,将他的药量进行调整一下便可以了。不过眼下邓浩楠可不想让朱由校清醒,因此朝鲜的请求最终还是在内阁决定。

    黄立吉眼下有不少的麻烦,首先就是每况愈下的财政,加上陕北农民起义愈演愈烈,三边总督杨鹤已经有些吃不消了。

    朝廷本来就不多的库银,眼下需要拨款给三边总督剿匪,还要拨款给辽西袁崇焕筑城,这两项开支已经占了财政的九成,加上大明天灾不断,赈灾款占用了最后一成,今年年底的官员薪俸还是问题。

    六个阁臣,分主次列坐内阁议事厅,五个滔滔不绝辩论的老头,一个憨然大睡的青年,当真很滑稽。

    户部尚书叶向高说道:“户部左侍郎郭允厚奏陈:国讳印色蓝易浓溷,请钱粮事独朱印。”

    大明钱粮之事向来用蓝色水印,如今改为用朱印,这并不是什么大事。

    黄立吉摆摆手道:“鸡毛蒜皮的事情,叶大人可自行决断,就不用拿出来大家商议了。”

    叶向高拱手道:“那就多谢黄大人了!”

    黄立吉点点头,问道:“如今户部库银缺口甚大,不知诸位大人有何良策。”

    工部尚书莱宗道摇摇头道:“缺口越来越大,如何填补!”

    礼部尚书李国突然道:“不如提前将明年的夏税先收上来,以解燃眉之急。”

    叶向高苦笑道:“没次都是燃眉之急,你们知不知道,我们现在已经将两年后的赋税都预支光了。”

    兵部尚书王恰笑道:“那就不要预支了吗?再预支老百姓怎么活啊!不如多发行一些宝钞好了!”

    “……”

    王恰见众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顿时问道:“怎么?难道我的方法不好吗?”

    黄立吉笑道:“好呀!那今年的俸禄就给你发些宝钞好了!”

    “那怎么行?”王恰顿时不愿意。

    叶向高想了想,说道:“预支老百姓的赋税是不行了,发行宝钞到了地方上根本不认,跟废纸一样。那不如加征些苛捐杂税好了,我看盐税还有加税的空间!”

    “不行!”黄立吉顿时摇脑袋,说道:“这不等于逼老百姓造反吗?眼下西北三省地震,北方大旱,南方风灾水灾,不收税都不容易生存下去,若是再加税,中原和南方再爆发民乱如何收场?”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五人顿时陷入了沉思。

    忽然,王恰突然说道:“皇上的內幣应该还有不少,不如——”

    不如——

    众人纷纷看着王恰,那意思是让王恰继续说下去。

    不过,王恰又不是傻子,一旦出口,众人肯定支持他,那么他就是第一个要动用皇帝私房钱的大臣了。若是将来皇上记仇,铁定先收拾他王恰。

    不说!

    王恰说了半截,剩下的话咽了下去。

    众人顿时失望,最后黄立吉只好说道:“国难当头,皇上自当身先士卒,就当我们跟皇上借的,过段时间再归还便是。”

    “我等附议!”

    几个老头顿时同意了黄立吉的建议,而且是极力支持。

    首辅点头了,那就表示他把这件事给抗下来了,于是其他四人纷纷献计。

    叶向高心中早就想好了,于是说道:“内务府的最大油水就在苏杭织造和景德镇御器厂。御器厂再次,主要是苏杭织造耗费巨额银两。如果停了苏杭织造,那么内务府将会节省出两百万两白银。”

    “有道理!”李国说道:“苏杭织造每年两头贪污,上面侵吞内务府官银,下面侵吞老百姓钱款,其中的利润可不止两百万两,至少三百万两。”

    黄立吉点点头,道:“织造向来低价甚至强制摊派给老百姓订单,然后再高价卖给内务府,其中差额的确不少。”

    叶向高这时掏出来一个备用好了的折子递给黄立吉,说道:“我已经拟好了,几位大人过目。”

    众人心中暗骂,这丫的早就盯上了苏杭织造这个油水衙门,连折子都准备好了。

    关于诏止苏杭织造户部签押用印上奏御览:连年加派,水旱频仍,商困役扰,民不聊生,孜孜民力艰苦,诏定休养生息。今将苏杭现在织造解进,其余暂停,以示敬天恤民之意。

    黄立吉等人看完,都是心中暗赞。既解释了停止苏杭织造的理由,又说的冠冕堂皇,想必将来皇帝也不会说什么。

    “大家看看还有没有什么意见要补充?”

    黄立吉询问了一圈,问道邓浩楠时,却是发现邓浩楠又在睡觉。

    “邓大人!”

    “侯爷!”

    “啊~”邓浩楠猛然惊醒,睡眼惺忪的擦了嘴角的擦哈喇子,道:“完事了?那我先回去了啊!”

    邓浩楠说着,拿起官帽带上,就准备要开溜。

    “邓大人!”黄立吉虽然生气,但是邓浩楠不干涉他的决策,这令他很满意,因此才会容忍邓浩楠的放肆。

    “啊~”邓浩楠清醒了,见天色还早着呢,于是笑道:“还没结束呢,那你们继续,不用管我。”

    黄立吉苦笑了一下,道:“邓大人以为如何?”

    “我没意见!”邓浩楠笑道:“黄大人跟诸位大人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几人已经习惯了邓浩楠,于是敲定了细则,将内务府用来拨款给苏杭织造的银子挪用。同时,景德镇御器厂的经费和贡品数量也减少了一大半,全部用来填补财政亏空。

    暂时解决了钱的问题,几个老头又开始头疼粮食的问题。

    大明遭遇了十多年天灾了,各地粮食紧缺,南粮北运一直不顺畅。如今北方战火爆发,三边总督杨鹤和辽东巡抚袁崇焕那里急缺粮草,二人纷纷上报,声称若是再缺粮恐怕会导致军队哗变。

    军队哗变不是空xue来风,几个老头心里都清楚军队的事情,只不过没人愿意管而已。

    叶向高说道:“总督仓场户部右侍郎苏茂相核查京军粮饷:京军每年放三百余万石,今京通二仓米只有二十六万九千五百七十三石,目前犹以旧积支吾,后将何继。锦衣卫官于万历间仅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余人,逆珰增补,现在三万六千三百六十余人,多支米二十七万。宫中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