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熟悉公务(二) (第2/2页)
吩咐,下官告退。” 贺彬之走后,李潜正在思忖,张希元忽然在门外求见。 李潜起身将张希元让到房中。 两人落坐后张希元道:“想必郎中适才也听贺令史说了驿田的事。” 李潜没有否认点点头,“看来张兄也早知此事。” 张希元坦然道:“此事由来已久,早在隋朝便已成定例。此前兵部也曾因此专门上过奏疏,只是战事频繁朝廷一直没有腾出手来。” “哦。张兄可知此事的危害?” 张希元点点头,“驿田收益尚在其次。单说驿马这一块,驿马若饲养得当每年的死损怎么如此多?郎中有兴趣可查阅历年的文卷,武德七年全国驿站报死损驿马近两千匹。虽然其中多数是劣马不过也太多了些。” 李潜眼睛一亮,“莫非其中有诈?” “其中的伎俩无非是以次充好,报的是劣马死损,其实劣马成了中马,中马成了良马,最后消失的却是良马。” “流向哪里去了?” 张希元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道:“按律,劣马死损应补充相应的马匹,事实上多数驿马都来自官办的牧场。良劣之分不过是牧场管事一句话的事。驿站每报一匹马死损朝堂便损失两百贯。这还只是劣马的价格,若是良马最少也得一千贯。” 李潜试探着问道:“驿将?” 张希元微微一笑,“郎中何必明知故问?” 李潜不由得暗怒,“此事为何没人监管?” “郎中,不是没人监管而是难以监管。驾部只有三十多人,若每个驿站报死损都派人前往验看,岂不把我等都累死?至于责成地方验看,那些驿将早已把相关人等打点好了,岂会留下什么证据去让我们抓?”
李潜默然无语,许久才道:“此事当从长计议。张兄若有良策一定要先与李某商议。” 张希元道:“郎中放心,张某省得。”言罢便起身告辞。 张希元走后,李潜便翻看起文卷。果然如张希元所言那般,每年很多驿站都会报驿马死损,多的有三五匹,少的也有一匹。这些驿站绝大多数都不在州县城内。再翻看牧场的文卷便能发现所有报了死损的驿马次年牧场都重新补充。仅武德七年死损驿马达两千匹,按平均每匹马五百贯算,单这一项驿传系统就消耗朝廷一百万贯,再加上朝廷每年拨付的一百多万贯其他费用,还有驿田产粮所得的一百多万贯,驿传的开销实在大的惊人。李潜暗忖,李世民肯定知道驿传花费巨大,只是驿传乃朝廷的耳目喉舌不可或缺即便费钱也不能裁撤所以他明知如此也只能先忍着。想到这,李潜立刻明白为什么李世民听到他谈到驿传改革时会那么兴奋了。 明白了驿传的弊病李潜既担忧又兴奋。担忧是怕改革的阻力太大,实现不了对李世民的承诺。兴奋的是若改革推行开顺便还能解决了驿传的弊病,所取得的效果绝对惊人。不过现在的李潜如趴在玻璃上的苍蝇一般,前途一片光明只是找不到出路。 李潜沉下心来仔细思忖不知不觉便到了中午。张希元进来道:“郎中,杨侍郎来了。” 李潜赶紧起身迎到门外冲杨德**手,“不知杨侍郎驾到未曾远迎,还请杨侍郎恕罪。” “无妨。杨某正巧路过看到李郎中还未走便进来坐坐。李郎中莫怪杨某唐突哟。” 李潜立刻明白杨德中这话是张希元听了。他以为张希元还不知道他来的目的,岂不知李潜早就告诉了张希元。 张希元连忙道:“既然两位有事相谈,那下官就告退了。”言罢便拱手而去。 待他走了,杨德中道:“李郎中,时候不早咱们走吧?” 李潜点点头告了个罪,回房收拾了一下便与杨德中离开。来到衙门外,李潜告诉临时充任长随的老许,他今日有事让老许先回家说一声免得麦紫澜担心。老许领命留下庄小虎随身伺侯李潜自己先回家通报。 杨德中带着李潜打马离开兵部衙门,上了朱雀大街没走多远便拐弯,李潜仔细一看发现两人来到了平康坊。 “杨侍郎,咱们这是去哪里?” “呵呵,李公子跟杨某走就是。” 李潜见杨德中故意卖关子不好再询问只能跟着他前行。不多时来到一处院落。李潜看到这院落占地颇为广大,青瓦白墙的院墙也比其他院子要高上三尺,院子大门外摆着一对石鼓,两扇镶了铜钉的红漆大门紧闭着仿佛并不欢迎两位到访的客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