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节 兰陵隐祸 (第2/2页)
请柬,不停地转来转去,突然间一抬头:“你是说程老黑和他那个浑球儿子这些天的所有举动,包括这个请柬,都与那个什么甘林有关?” 此人正是李二的三号龙蛋,吴王李恪。 他的面前,一个中年人毕恭毕敬地站着,赶忙回答道:“是的。吴王殿下,这个甘林这几天隐姓埋名,带着一帮人在张罗着什么‘连锁营商’的事,您下午收到的就是他发出的‘招商大会’的请柬。说来也怪,在哪请客不行,非要在那鬼宅之中,那座老宅从出事后到现在都有小十年了,一直荒废着,此前谁也没有进去过。” “不要怕使钱,在后天这所谓的招商大会前,你必须将程家父子和这个甘林的一举一动都详报于我。” 李恪厉声吩咐道。 “诺!” 中年男子答应着刚想告退,李恪把手中的请柬一扬:“把这个交给三妹,让她代我去吧。哼,她那点小心思,父皇早就看出来了” 兰陵公主的后花园中,一名侍女举着一封请柬跑过一条小径,嘴里不停地喊着:“三公主、三公主,吴王把他的请柬给您了。” 一名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女将目光从手里的书本上移开,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只见她轻裾浅罗,仪静体闲,颈秀眉娟,皓齿明眸,虽然不着铅华,却偏偏让人有瑰姿艳逸之感觉。她轻嗔道:“你个小蹄子,又是这么莽撞,小心落入他人眼中。” 她正是李二最疼爱的三女儿,兰陵公主李淑、李丽贞。
“公主,你不知道,这个请柬外面的人都抢疯了。咱们皇家子弟中,只有太子和吴王收到了请柬。谁料吴王却偏不去,还专门差人将请谏送了过来,莫不是您的这位三哥也知道公主芳心所属嘞!” 贴身侍女梅儿从小和兰陵公主一起长大,俩人虽是主仆,却情同姐妹,嘴下自是没有遮拦,却把李淑公主给羞得满脸通红,举起手中的书册就向梅儿身上拍去。 梅儿闪身躲开,就势坐在旁边的石凳上,一把抢过了公主手中的册子:“哈哈,公主,你又在看那个甘林的《水与火的奇迹》?!” “小小一个菜谱,却能风靡长安,连太上皇爷爷每天都喊着要品尝甘府的红烧肘子,这个人却也是不凡!” 兰陵公主低叹一声,喃喃说道。 “不就是几道菜么,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就是个会做菜的厨子侥幸当了候爷” 梅儿满脸的不在乎,在他眼中,这个甘林未必有什么真才实学,真想不明白满长安怎么会被这么个青涩的小子弄得五迷三倒。 “你可别小看做菜,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商朝的开国大臣伊尹就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他就曾说过‘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cao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这个横水候把几个菜式研究得如此之透,说明此人已悟得厨中真谛!” 兰陵公主正色解释道。 “他横水候再能,也不可能比得我家公主啊。能文善记,歌舞俱佳,作曲演奏随手拈来,他一个小小的青候算什么?” 难怪梅儿不服气,这位兰陵公主确是一个聪慧俊逸的女中翘楚。据《后唐书》记载,她“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尝为寿太宗前,太宗叹其工,以烧槽琵琶赐之。至于采戏弈棋靡不妙绝。上皇曾即命笺缀谱,喉无滞音,笔无停思,俄顷谱成” 有唐一代,兰陵公主的才名无过其右者。 “梅儿,你千万不可轻视此人啊。以文见性,以文识人,我观这横水候必非凡人。我有一种感觉,此次发请柬谈商业,恐怕并不单是这横水候的点子,背后怎么隐约有着父皇的路数。要不,你到时跟我一起去吧?” 兰陵公主将请柬拿在手中,细细地翻看着,又放到鼻下嗅着那好闻的紫檀熏香。 “吴王有意给你设的套,你怎么还真就要去!” 梅儿吓了一大跳,连连摆手:“按大唐律,尚未出阁的公主私自出宫,那可是重罪,要削爵罢府,免为庶人的!”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