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来自辽国的邀请 (第1/2页)
耶律那齐心中雪亮得很,大宋朝的君臣此刻无非又是想取笑辽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落后。但在这个问题上耶律那齐也明白,宋国比起辽国确实要繁荣先进许多,辽国以游牧民族立国,一直都靠的是掠夺经济,只有在澶渊之盟后,依靠大宋每年贡上的岁币,辽国的经济才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只是在太康年间由耶律乙辛阴谋策划的那场政治动乱过后,加上天佑皇帝耶律洪基已开始逐步衰老,辽国已经渡过了全盛期,开始在走下坡路,自然更无法和大宋相比。 耶律那齐是个明白人,心中苦笑,可面上却绝不能堕了辽国的威风,只见他豁然起身,傲然高声道:“南朝可是笑我大辽无人乎?我大辽天佑皇帝有威势加于海内,治德政布于四方,兵锋指处,四夷来朝,何以至此?善待能人志士故,谓无人乎?实则天下英才皆为我大辽效力耳。反观汝等之南朝,今日宫廷之宴空有美酒而不知取,则酿酒之人何用?见微知著,是谓有人乎?更无人矣!” 蔡汴立即站起身,冷笑道:“我大宋乃日月光耀之中原大国,地灵人杰,此等区区酿酒之术,不过奇技yin巧,天下之大能此术者不知凡几,又谓何英才?只是辽国苦寒之地,居然无人知道酿制烈酒,嘿嘿!耶律大人若是有兴趣,不妨请其去彼国,也教汝辽人知晓我中原地大物博,汝等谓之英才者,在我中原也不过是贩夫走卒之流罢了。” 蔡汴一说完,一干大宋官员和辽国使臣俱都瞠目结舌,这番说话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哪有把自己的人才,送给别国的?敌人喜欢的东西你死要面子装做毫不在意大方送人,这不是做冤大头又是什么? 高太后心中怒骂蔡汴愚蠢,又不便当着耶律那齐的面予以驳斥,只想待一回头就把蔡汴的礼部侍郎给废了。一旁陪座的旧党大臣则在暗笑之余想到若是杨翼真被耶律那齐要到了辽国,那守旧派岂不是又可以把持科举主考的大权?而耶律那齐是基本上没料到蔡汴会如此应答,心中大笑宋国居然还有这种外交人才,将来打交道时一定多送点高帽,多敲诈点好处才是,你敢给我还不敢要吗?而脸上也阻挡不住心中的笑意,尽是嘲讽得意之色,一时之间大厅之内无人作声。 其实没人知道,蔡汴一向机敏过人,从来不干亏本的买卖,而且他是去过辽国上京的,要知道辽国气候干燥寒冷,契丹人择水草而居,与天地争斗不知多少年,方养成了彪悍凶猛的民族性格,然此时承平日久,奢侈腐化的风气却也蔚然成形,但上层人物即使想奢侈糜烂那也要有足够玩物才行,辽人爱酒,待此番浓烈美酒一入那苦寒之地,不知道要有多少契丹汉子将整日迷醉其中,更想来那些皇室官僚,说不定整日豪饮也未可知,进一步的推动其官场奢侈风气的蔓延,且北方谷物远不如大宋丰足,也不惧辽国能够花费大量的粮食自行酿造,而大宋朝从此更是多了卖酒贸易之利,此一举数得的好事,不干才是冤大头。 高太后目视司马光,希望他出来说话挽回那种被人耻笑的冤大头做法。司马光已经六十七岁了,垂垂老矣,这种欢宴场所本来是不适合他的,但太后考虑到他实在德高望重,面对这个高级的辽使还是要他出席,是以人来了一直没说话。此时太后望向他,他明白太后的意思,可犹豫半晌,还是顶不过对新党的厌恶,说道:“蔡侍郎所说想来我大宋之人皆如此想,我大宋人才济济,不过一酿酒人,即使其便是即将应科举之人,也不放在我大宋眼内。” 司马光乃是群臣之首,他此时居然与新党的蔡汴一样口气,立即让座上的宋朝大臣们陷入沉思,司马光提到科举,有聪明的立即想到主考官员的任命,当然还有一些不太敏感的人暗自猜度司马光是不是老糊涂了。 只听耶律那齐大笑:“甚好!甚好呀!我却不知原来宋朝占中原之利,近年来出了许多人才啊!佩服!佩服!且不说能酿造美酒,连应考的举子都可送我大辽,我若不收,岂不是让我大辽天佑皇帝骂我不知待士之道?我大辽果真在此项上没有南朝的泱泱风范呀!” 蔡汴当然不是蠢笨之辈,想到杨翼乃是苏轼保举的,万一杨翼一走苏轼又恢复了主考资格,朝廷开科不是又让旧党把持?于是不理会别人的眼光,又站起来道:“耶律大人且慢,我可没说送人!想我堂堂汉人男儿又怎可久在异族之邦,此次乃是向汝国宣示我朝之大国风范,事情完结后…唔!就在秋季大比之前,请送其返回。我天朝陛下建元方始,正是取士之时,虽说朝廷不在乎一二人,但身为士子自然存报效家国之志,还望耶律人大成就此名节之事。” 耶律那齐嘴上然诺,心里却想我放他回来那才见鬼了,俺们辽人可是很爱喝酒滴! 杨翼和杨传香已经在厅门处跪了许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