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我的小师弟 (第2/2页)
给你准备好了。”王耀咧嘴笑,露出一口白牙把包袱递给郑晶晶。 郑晶晶微微挑眉,伸手接过包袱“就这些?” “这是什么?”茅韦涛好奇的问道。 “拜师礼。”王耀笑道。 “都是什么?”茅韦涛愣了一下。 “就是六礼束脩那些。”王耀答道。 茅韦涛和贺赛飞同时一怔,然后轻笑出声,贺赛飞娇媚的点了点王耀的脑门“没想到你还是个老古董呢啊,现在都不流行送这些了。” “那送什么?”王耀一惊。 “是你们两个没送而已。”徐峰收好信轻哼道。 贺赛飞撇撇嘴。 “小耀这么做才是尊重传统,就说你们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徐峰说道。 “喂喂喂,老爷子又攻击我们。”贺赛飞翻了个白眼。 “六礼束脩是自古传下来的规矩,不能因为现在很少有人用就不用了,别人不用是别人的事情,咱们不用,那就不对了。”徐峰满脸严肃的说道。 茅韦涛尴尬的摸了摸刘海,白了眼王耀,小声问徐峰“那我应该准备什么来着?” “你拜师时候你师傅给你什么了?”徐峰反问。 “好像给了身行头,现在也用不上了啊。”茅韦涛有点懵。 徐峰沉默了一会儿“那给钱吧。” “也太俗了。”茅韦涛翻了个白眼“您给小耀准备了什么?”
“准备了一句忠告。”徐峰沉声说道。 茅韦涛嘴角抽搐了一下“您不也是什么也准备。” 徐峰假装没听到。 小客车摇摇晃晃的开上了高速,这还是王耀第一次坐车出远门呢。 他们去往的祭祖的地方是嵊州,一个叫东王村的地方,是越剧最开始祖师爷出山的地方。 越剧祖师爷名为金其炳,是一个农民,但是天生的音乐天赋,让他喜爱上了歌唱,当时传唱最多的就是一些佛曲和山歌小调,金其炳无所不能,而且他还会创作,见人唱人,见山唱山。 越唱越研究,让金其炳慢慢讲民调佛曲什么揉捏合流,在嵊县流传很广的‘工尺调’又被称为四不像调。 后来金其炳在民间唱红了,本村很多人拜他为师学艺,金其炳正式开宗立派,为‘落地唱书’打下了基础,后来金其炳和弟子在当地各个村落唱书赚钱,丰富了当地农民的文娱活动,也成就了中国歌剧之称的越剧。 金其炳被越剧奉为祖师爷,所以每次越剧行有大事情,就是嫡传子弟收徒这种大事情都会回到他出山的这个村子,现在改名为东王村来祭祖。 嵊州是吴越遗民,这里的吴语体系算是保存的比较完整的,跟现在的明珠,杭城话相似但是不想通,而且语调更为优美。 因为吴语是最接近古代雅言的语系,字字带韵,跟古书中的韵书契合率极高,所有有着‘水清江南秀,醉里吴音相媚好’之称。 开了将近三个多小时的车,终于到了这个属于嵊州马塘村东王村的地方。 王耀是第一次到看到这种完全古香古色的村子,不像是电视中那抹破败,但是很少有现代建筑,全是古代建筑带来的那种属于江南特色的风情让王耀像是走进了另外一个天地。 尤其是一下车,外面那些穿着老旧款式的汗衫村民敲锣打鼓的热情欢迎,都让王耀有些不知所措。 比他更迷茫的是郑晶晶,作为一个从小就出生在城市的孩子,这种完全大自然话的村落让郑晶晶感到了一丝恐惧,本能的站到了王耀身后,原本清冷的眸子也变得怯生生起来。 王耀吞了吞口水,看着剧团的师姐们和徐峰等人跟那些村民热情的拥抱交谈,因为高兴而变得激昂的方言都透漏着当地人的淳朴和好客。 但是比较让王耀疑惑的是,他们真的听得懂这些方言吗?是怎么聊的这么开心的?.... 转头看了看比他还迷茫的郑晶晶,王耀轻咳一声伸手抓住了郑晶晶的手腕。 郑晶晶身子一颤本能的挣扎了一下,却没挣扎开。 “别紧张,跟好我。”王耀转头对着郑晶晶露出一个笑容。 郑晶晶眨了眨眼,看着王耀那张笑起来格外明媚的脸,突然有些疑惑。 他...怎么变得好看起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