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之血_037、莫斯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37、莫斯科 (第1/2页)

    “我们为什么要撤退?”在撤退的路上,各部队中很多战士都带着疑问,打了胜仗,而且所有人都目睹全歼了包围着的敌人,虽然抗联部队也付出了相当的损失,但各师的战力依然保存,继续作战的能力还是有的。

    为了让大家迅速撤出阵地,甚至很多部队的干部要给战士们作通思想工作,很多战士对奋战以后拿下阵地又退出非常不解。

    “我们消灭了敌人,我们战斗就是为了消灭敌人,我们的目标已经达到,战争不是一朝一夕,以后的战斗还长远着呢。”[搜索最新更新尽在干部们用这些理由努力说服大家。

    撤退的路上,邓宏坐在吉普车里,他心里最明白不过,在则岭作战中,前线每个作战师平均每天要耗费65-70吨作战物资,前线4个师加上其它部队一天几乎要用掉300吨物资,则岭一线周围几乎没有居民居住,所有物资甚至饮用水都要从后方前运,从7月2部队全面展开于则岭一线开始,十多天的作战已经耗费物资达5000多吨。

    这几乎是全根据地屯积的作战物资的,战争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打完的,战场上的150重炮炮弹和40炮弹都是不远万里从德国运到根据地来的,而军国内已经开始总动员,本陆军拥有第一时间内动员200万人上前线的能力,和本可动员的军力相比,白鲁台根据地只能算是拳台上一个强悍而灵活的小个子拳手。在一击得手以后,就必须退出拳台了。

    吉普车颠簸了一下,邓宏对面坐着的一名年轻的参谋问道:“邓司令,你怎么就知道军不会追击进外蒙呢?”

    邓宏笑了笑说道:“让他们深入几十公里追击,不仅军根本没有速胜的可能,军那可怜的后勤也会拖住他们的后腿,更加重要的是,军还很忌惮苏联军方的实力,如果苏军又在其它边境上开火,那东北的关东军还真是力有不逮。”

    在抗联撤退车队中,两辆吉普车上坐着十多个着不一样军服的军人,他们一直沉默的跟着抗联的队伍里,全神贯注的注视着抗联队伍的一步步战斗,他们是苏联远东军区和外贝加尔特别军区派来的军事观察小组成员。苏联方面对白鲁台根据地发起的攻势异常敏感,在6月30抗联部队突袭了军则岭战斗以后,苏联官方就迅速和白鲁台根据地联系调查核实战斗况,并在7月8迅速派出军事观察小组,来到前线观察战斗动向。

    苏联军事观察小组的军官都是专门抽调出来,有过对军作战经验并对军有相当了解的军人,而在则岭前线,这些苏联军官目睹了激烈的战斗,以及后期包围圈军全灭的惨状,作为曾经和军打过交道的这些苏联军人,他们都非常明白这一切意味着什么,而在远处的莫斯科,苏联官方正迫切的等待一线的第一手报。

    8月的莫斯科正是暑难耐之际,而在克里姆林宫内,一众苏联军政官员坐在长条形的会议桌前,面有寒色战战兢兢的注视着他们的传大统帅——斯大林。

    此时的斯大林拿着他著名的烟斗在认真仔细的看着从外蒙传来的报告,这就是苏联派到则岭之战的军事观察组发回的战事报告。

    斯大林看得非常认真,整个会议室里静悄悄的,所有的参加会议的官员们好像大气都不敢出。

    良久,斯大林终于看完了报告,他抬起头,脸上带着兴奋的神给这场战斗作了一个定义。

    “看来,这些中国人重创了本人的军队,给了他们的一个歼灭战,一个沉重的打击。”

    周围的官员们看到斯大林脸色带着些许笑容,这才都暗中松了口气。

    “大将同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斯大林问的是边的苏军总参谋部的一位大将副参谋长。

    这位前挂满勋昌的大将稍稍思考了一下,用审慎的口气说道:“斯大林同志,我们判断这只中国红军部队有着顽强的作战意志,他们在其首领邓宏的领导下,克服了1932-1933年国内战争的严酷环境,他们对和军作战有着异乎寻常的。”

    斯大林说道:“内务部的同志说过,这个邓宏有可能参与了年初在外蒙发生的三二六事变,但我们的报还不确切,这次他们意外的进攻确实非常有力,在基本没有外部支援的况下,战斗的事实证明,他们是一只有战斗力的军队。”

    说着斯大林站起,吸着烟斗若有所思的说道:“外蒙对于我们来说,是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