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海参崴 (第2/2页)
地区,你们在蒙古将不会得到苏联官方的任何物资补充,包括粮食,武器,弹药等,莫斯科的意见是,不会给你们一粒小麦和一粒子弹。” 说到这,科列夫松了口气,他注意着邓宏脸上的反映,然后继续说道:“你听明白我的意思没有,莫斯科就是要把你们放在蒙古,然后不闻不问,那地方全是戈壁和沙漠,你们在那里会冻饿死光的。” 邓宏想了想,然后拿出地图说道:“我有几个问题,一是我们和蒙古地方政府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二是我们到达蒙古以后,应该可以接到铁路从海参崴运送而来的,我们邓记的物资。三是关于在蒙古我们军队的驻扎地区,我早已设想好,就在这时里,你看地图,蒙古东北地区,就在沿伦鲁克河这一带地域,我们驻守在这里,正好可以帮你们把守住西伯利亚中线铁路,尤其是保护赤塔至布斯丁乌一线。” 科列夫低头顺着邓宏手指的方向看着地图,然后翻起眼睛看了看邓宏的眼睛:“这么说来,你已经下定决心要去蒙古了?” “当然,我决心已定,将在蒙古重开对的战斗。” “听着,你只要放弃你的军队,跟我去莫斯科报到,马上可以得到一大笔钱,你可以黑海去渡假,也可以不受限制的出国去美国去欧洲,或者去你们邓记船行的菲律宾,这些不比呆在那个狗屎蒙古要强得多。” 邓宏笑了笑,然后对科列夫说道:“中校先生,看在我们朋友一场的份上,我还是告诉你吧,过不了几年,你说的这些地方全都会沦入战火,这个地球没几个安全的地方可以渡假了,包括您的祖国苏联,就在近3,4年以内,马上就要面临着一场政治风暴,我得提醒你,你的位置非常敏感,一定要小心行事。”
科列夫笑着摇摇头:“你又在胡扯。” 邓宏道:“科列夫,记得一年以前,我们第一次在海参崴见面谈的事么,整整一年过去了,我邓炜风说过要作事,已经全部兑现,所以嘛……” 科列夫有些无奈的摆了下手:“好吧,好吧,我记下你所有的话,然后等骰子出现,好吧?你说的要求我马上上报远东特别军区,还有,你想不想去海参崴?” “当然,当然得去。” 3天以后,邓宏带着大刚、大头、邓冬生一行4人,坐着苏军提供的汽车,一路颠簸又转火车以后,终于来到了苏联远东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海参崴,又名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在俄语里,意即“东方统治者”。 初的天气已经让这个寒带城市恢复了一些生气,邓宏坐在汽车上看到海参崴街头行人不少,但很明显的是,城市里军人和工人占的比例非常大。 汽车穿过城市,很快驶到码头,一行四人走下汽车,这时的码头显得有些冷寂,结满了冰块的港口里停靠着一批船只,几个中国人快步朝邓宏走来。 “少东家,我们等您好久了。” 说这话的是一个着考究羊皮袄的中国男人,他约模30多岁年龄,个子矮小,皮肤粗糙而黝黑,经过自我介绍才知道,他就是邓记船行驻海参崴代办处负责人——陈先能。 “来来来,少东家、老管家,大家里面座。”陈先能非常客气的把邓宏一行人带到邓记船行代办处的一座两层小楼里,在这里,有代办处一共20多人在里面工作生活,由于港口已经封冻,大家似乎都闲下来。 房间里升着炭火而暖融融的,邓宏脱下上破烂的大衣,陈先能在一边无声的摇摇头,马上吩咐手下伙计去取来几上好皮袄。 邓宏坐下来,和邓冬生两人一起和陈先能聊了聊邓记船行的贸易况,交谈中得知,海参崴的海上贸易一直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过去一年中的贸易额度已达到2000多万美元的巨额,而据陈行能的估算,1933年的贸易额将比过去一年提高2倍以上。目前,远在菲律宾的邓记船行总部正在积极筹划着购买一批美国大吨位远洋货轮,以适应33年的大规模商贸。 但是在目前为止的冰封期,正常的商贸要到5月才能恢复正常,只是在元月里,代办处在收到邓宏关于要集中粮食物资的电报后,菲律宾的邓记船行总部立即筹款购买了大批粮食物资,货轮由港口内的破冰船引路,给码头运来大批物资,全部屯集在码头仓库里。章节内容正在努力恢复中,请稍后再访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