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0、一路向东 (第1/2页)
黑夜里,邓宏亲自带领着1,2营向档在青松湖对面军阵地发起攻击,激战至凌晨4点,在2个营损失超过三分一的况下突破军防御阵地,为大队人马突围杀出一条血路。 在青松湖边的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中,霍家队上下先后损失达3500余人,这其中后防御作战的袁启明带领的3,4,5损失都超过二分之一,邓宏匆匆将海明队解散,余下人马补充到3,4,5三个营中。 在突破青松湖边的军阻档以后,霍家队由于重新整合了各部兵力,强化了由邓宏统一领导的地位,全队行动力迅速提高,部队跳出军的包围圈迅速前进。[搜索最新更新尽在但此时已到12月下旬,除了穷追不舍的军以外,零下30度的严寒成了最大的敌人。路上雪深的地方甚至达到裤档部,由于部队走的大多是山间小路,路上很多坑洼都被雪填平,东北人称雪炮子,部队行军时,经常意外的有人掉进去,只露出脑袋甚至整个人掉进去的。 山间长出的松树,柞树,常常有半截都被埋在雪里,山间的风吹起来呜呜的响,带着树技间的雪粒子打在人脸上生疼。 晚上宿营时,邓宏经常莫名的听到树林里传来的嘎吧,嘎吧的声音,邓宏一直以为是有军趁夜摸上的了,几次派人四处搜索却无人影,最后才明白过来,这声音是山林里树干被生生的冻裂发出的声音。 这种奇寒的天气下,每天晚上宿营时,部队只能用雪堆起临时的雪墙档风以休息,晚上宿营时被止点火起暖,以避免被追击的军发现,即使如此,每天早上都会有人在一夜风雪中永远的睡去。 为了轻装前进,一切不必要的装备全部被抛下,迫击炮、重机枪等物资全被扔下,没过多久,一部分部队就断粮,邓宏命令邓冬生收缴全队所有的粮食,平均各队统一使用,尽管如此,冻饿之中的战士依然不时在行军中倒在路边再也无力起来。 山路行军异常艰苦,按地图上的行军距离,有时候部队一天仅能行军5公里左右,而且山间由军收买的小股山林队、土匪以及军的小股穿插骑兵队等不停的搔扰着霍家队的前进,规模小但同样血腥的伏击战、夜袭战,每天都会发生,一路不止。 部队一路向东,经过一个多月艰苦卓绝的行军作战,霍家队一路冻饿死、掉队、逃兵、战斗伤亡等先后又累计产生永久损失3000多人,部队终于越过了小兴安岭山脉,进入平原地带,经过夜间急行军,部队突袭占领由部份敌伪军占领的源。 在这里,霍家队进行了初步休整。这时,期已经越过了1932年,时间到了33年1月10,邓宏对部队进行了清点,霍家队全体人员降到8600余人,邓宏大刀阔斧对部队进行改编。 新建霍家队后勤部,由邓冬生任部长,负责全队筹集各种物资及运送,原6队被撤消,一部分人马被补充到其它各部,大部分人马编入原霍家队的后勤辎重队,队长霍游苍。后勤辎重队直属于后勤部管理,全队约800余人。 原来喜旺统率的模范队还余下人马300余人,为了纪念战死在青松湖畔的喜旺,这个队被改名为喜旺突击队,由原喜旺部下大标指挥。 李真队余部1300余人,被整编为2个营。 部队在源这个地方休整了5天,大量收集了冬装以及粮食。 在全队的军官会议上,邓宏宣布霍家队将会继续向东行进,择机越过松花江,以进入吉林省境内。 1月10,全队迅速出发,为了迷惑军的侦察,邓宏带队先行向北进发,攻占鹤立和梧桐河两地,并在这两地大量补充了粮食。 然后,全军突然转向东,经急行军到达富锦以南的松花江沿岸,跨越全面封冻的松花江面,全军进行吉林省内。 为了搜索霍家队的动向,军侦骑四出,但一方面天气恶劣,空军飞机很难出动,另外由于黑龙江省内还有相当部分残余的义勇军,导致军的行动也多受牵抖。 另外严寒的天气同样让军深受其害,一路紧追霍家队的军第6,7师团两部,在翻越小兴安岭的过程中先后也产生多大约3000多名冻伤人员,而且在翻越大山时军的物资补给非常困难,于是,6,7师团只得掉头向佳木斯一带靠拢,以补充休整部队。 电报: 一,呼叫邓炜风,安好否? 科列夫。12月21。 二,继续呼叫邓炜风,安好否,甚急。 科列夫。12月26。 三,港口仓库正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