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富贵闲农_第二十五章 刺史政会亦有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刺史政会亦有闻 (第1/2页)

    邻州尚且如此,何况本州之人,唐朝是既没有汽车飞机,也没有电话电视的,在这赶路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因路途的远近,得到消息的时间自然也有先后。

    豫章,洪州的府第所在,此时的都督刘政会手中拿着下面官员递上了的公文,满脸喜色。

    刘政会是何人?乃是当朝刑国公,高祖时卫尉少卿,贞观元年转洪州都督一职,初唐时都督往往集军政一体,兼任刺史职事。

    “此公文所书,属实否?”文书所载之物未言明出处,只说效果,刘政会双目如电,不愧是武将出身,虽近五十岁,仍然不掩其威势。

    “确然属实,高安县令已命人将‘敖氏犁’呈了上来。”其子刘玄意开口回答到。

    “那还不速速将犁带上堂来,让我观瞧。”刘政会微怒,既然属实就该早些呈报才是。

    左右急忙传下话去,将高安县令呈送的“敖氏犁”带了上来。

    刘政会围着犁转了两圈,仔细的观看,又把着犁稍佯作耕田的架势,口中却也没忘了询问儿子其他的事情:“可知此物乃是何人所作?”

    “民间传闻说是以个七岁小儿所作,但恐不实,不过此犁既然叫‘敖氏犁’以孩儿之见,做此物之人定是姓敖。”

    “嗯,空xue来风,定有原因,能做出此等神物之人又怎会是常人,那高安王仁友(此为杜撰,高安有记载的县令最早只能追溯到828年)断不是制作之人,若真是七岁小子,那必是神童,你且派人去查访清楚,切记不可惊扰了他。”他深知若真如文书所言,此犁当得上神物的称呼。

    “传闻此犁最早出于阳乐,却不难查,孩儿这就去安排。”玄意见父亲说得郑重,不敢怠慢。

    “不忙,先与为父去试试这‘敖氏犁’的神异,来啊,抬上跟我走。”空摆架势,终究不如现场cao作一番让人可信。

    亲自下地现场试验一番,果然如文书上所言,速度奇快,转折灵活,更是翻土颇深。

    刘政会击掌大笑道:“此犁大妙,当为神物,为天下百姓所用,少费牛力,更省人工,我定要上书呈与圣人知道。”

    “大郎,你速亲自带人去查探清楚此物的来历,何人所制,定要详细,不得遗漏,我先去写份奏折。”关系乃大,大至万民,刘政会细心的叮嘱。

    “是,孩儿听命。”

    刘玄意点齐人马,火速赶赴高安县而去,此事暂且不提。

    这里有人就要问了,为何只是当得个神物的称呼,而不是祥瑞,笔者解释一下,起初祥瑞者乃天生地养之物或现象,又分嘉、大、上、中、下瑞五等,后来扩大到各类礼器自为杂瑞,看清楚是礼器,像犁这种农具是不能纳入祥瑞的,最多可称为奇物、神物。

    却说当时还有一人也在江南,此人姓陈,名叔达,字子聪,乃是今浙江人士,本来在朝中任宰相,却因为与尚书左仆射萧瑀在朝堂议事时意见相左,两人愤怒争论,言辞激烈,被太宗以不恭之罪罢官,责令回家闭门思过。

    陈叔达自去官回家之后不久母亲去世,叔达为人孝顺,本着落叶归根之意,回到江南安葬母亲,却因为与洪州虽同属江南却不属于一州,离得稍远,得到消息也就比刘政会更晚一些。

    服丧期间,自己也病了,族中子弟亦有从事商贾之人,道听途说,也曾得知“敖氏犁”的传闻,便作为传奇故事讲给他听,只可惜的是他悲痛之中却未曾注意。

    外界为新犁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敖浩却不自知,浑然不觉,与那三亩田地卯上了。

    张飞跟在敖浩的后面,拍了拍小虎的肩膀,悄悄的问道:“虎子兄弟,你说公子这法子会管用么?”

    “瞎问什么?老师胸中包罗万象,怎么会无用,还不赶紧干活。”小虎没好气的回道。

    讨了个没趣,张蛮子只得转身与自己兄弟说话:“蔡三,你说我们不会又跟错了人吧?怎么疯了似的整这玩意,没这般种田的吧?”

    蔡三停下手来,想了想,这才说:“现下也没什么不好,有吃有住的,且看看再说。”

    张蛮子斜眼瞥了瞥小白,心说还有吃有住,你也太容易满足了,这些天我们哥俩跟着他整地犁田,担土挑沙,累得比狗都不如,吃得还没狗好,好歹他家的狗常常能有rou吃,还不用干活,跟着跑跑路,到了地方就往那一蹲就是了……。

    张蛮子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小白是头狼,待遇自然比不上它,也是蛮可怜的。

    “蛮子,想什么呢?干活。”敖浩看见张蛮子神游物外,忍不住叫道,这人名字太别扭,直呼大名张飞,既不礼貌,也让敖浩发笑,叫孟德,又想到曹cao,更是别扭,还是叫外号吧,可又像是骂人,反正敖浩是别扭得不得了。

    “唉,马上。”张蛮子心里虽然有个小九九,可也不敢说不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