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刁民_第六十章 泼凉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章 泼凉水 (第2/2页)

 老道士来到赵期昌这边,双手负在背后看着场中对峙,缓缓点着头,片刻才说:“不错。”

    赵期昌拱拱手算是见礼,等老道士开口,才问:“仙长,好在哪里”

    “你心里明白,还问什么”

    老道士笑着,扭头对陈明心道:“瞧仔细了,这可都是实枪,不是花枪花拳花招。”

    陈明心身子半躬着拱手:“是。”

    场中赵大智突然大吼一声猛地踏步持叉刺击离开赵大勇掩护范围,常信平没有刺击直接后退,仅在眨眼间赵大勇也向前踏步比赵大智的还要快。

    两人逼着常信平连退四五步,又重新对峙。

    甲组十五名家丁相互看着,不觉得这东西有什么意思,看着一点也不精彩。

    “再追,必有疏漏。”

    老道士开口,陈明心点头,赵期昌眯眼。

    当兵吃饭为的是吃饭,哪怕为了功名利禄也要保证自己活着、健全活着。所以格斗时没有必要,不会有人干决死突击的事情。

    赵大勇两人干翻常信平是目标,保证两人不受伤才是最终目标。

    两军对阵杀散阵形,从早上混杀到夜里,死不了几百人的原因也就在这里。很多的时间都在对峙、试探中,消耗对方的体力、精力,消磨对方的斗志。

    战场上对士兵来说杀敌永远都是次要的,保证自己的命才是最重要的。从这点来说,可以看出甲胄、尖兵的重要性。

    甲胄能让军士少一点顾忌,更大胆的去试探、去进攻,在进攻中逼迫敌人出更多的疏漏;尖兵突破一个又一个对方战团、战阵,给与对方接连不断的士气打击,进而造成崩盘。

    军队的斩获,在对阵阶段没有几个,多是在击溃敌人意志掩杀时获得。

    常信平这边的对峙很快以和局结束,这种对峙对体力、精力的消耗是惊人的。干仗时是多军种配合作战,这种不胜不负,没有其他军种介入的对峙没有任何意义。

    说的难听了,双方老军在战场上遇到难缠的对手会同时放手,去找更容易拿捏的软柿子欺负。甚至老兵油子在战场上对阵时,一帮人就在混战中打转转,游手好闲发死人财。

    “看你们都不服,我们五个,你们十五个,打一场。”

    常信平提起木棍斜指甲组十五名家丁,扭头看向赵期昌,赵期昌缓缓点头:“打赢了的,咱有赏。”

    十五名家丁齐呼一声,抄起木制兵器,四名叉手,十一名枪手组成前六后九叉手在前的阵形,向着五名教官压过来。

    赵期昌挑眉笑笑,对着老道士探臂指向自己的宅子:“仙长,喝杯茶”

    对于结果他不看也罢,现在才是真正的cao训。马上要去执行军务,狠狠给甲组涨涨教训很有必要。

    狠狠给这帮人泼一瓢凉水,免得皆敌后有脑袋发热的把命给丢了。军队打仗是集体工作,不是单枪匹马个人逞能的东西。再说,这次卫里兵马就是过去搞封锁,不需要接战,属于实兵演练。

    既然是演练,做好架势走个过场,别让自家人白白折损就行了。

    “也好。”

    老道士抚须,跟着赵期昌离去。

    陈明心缀在后头边走边看,一步三回头。

    场中家丁阵形已在冲锋时散架,一名高瘦家丁身姿矫健在最前,握着木棍一步两刺压着戚平安。

    戚平安缓步退着,左臂挽着藤牌气定闲神格挡,没退几步猛地踏前一步,刀牌齐出。高举的藤牌挡住对方的木棍,斩出的木刀砍在那家丁腰腹,隔着鸳鸯战袄,也让这家丁疼的龇牙咧嘴。

    赵大勇、赵大智依旧握着叉,两人配合常信平将一个个忍不住而踏步上前,离开人堆的家丁锁死,击中。

    五个教官就没主动出击的想法,在防御中将一个个失去耐心的家丁打出场。演习就是这样,永远不是战场。

    战场上有一什军士能抱成团不要命向前突击,即使打不过对方,也能造成一种极大的视觉冲击。

    那就是这一什军士如入无人之境,所向之处无人能挡。

    不是他们真的这么厉害,而是这种不要命的架势前,没人愿意拼命去阻挡。

    一人拼命十人难敌,万人拼命可横行天下。

    这句话不是夸张,是确确实实的东西。

    一支百人军队接战时,有五个人敢冲在前面,这就是一支合格的军队;有十个人,这是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有二十个人,这是精锐之军。

    若有五十人,一半的人敢往前冲,那他们可以击溃相同装备的一千人。

    如果一百人都齐心,同生共死作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如逍遥津张辽,甘宁百骑劫营,吕布麾下那几十名骁骑。

    大建制的军队,岳飞的背嵬亲军、李世民的玄甲亲骑就是例子。

    在后世有援朝战役中碧蹄馆战役,也就是李如松被包围这一战,这家伙带着家丁也就是辽西铁骑上当孤军深入陷进层层包围中,在不利于骑军奔驰的狭隘地域里被日军数万人包围。

    随后各军救援,里外开花几千人击败日军,伤亡比明军接近一比十。明军伤亡还是援军那里的,李如松的家丁队伍身陷重围无一阵亡。可见,战斗意志、配合、盔甲的重要性。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