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视察 (第2/2页)
。 他嫉妒的不是赵期昌段段时间经营出的如此大好局面,嫉妒的是赵期昌没有那么多掣肘的东西,可以自由随心的发展。 不像他,要顾忌种种外在的名声,还要顾忌内心的原则。 不过,他日子过的再窘迫,他也甘心。戚景通留下的产业虽少,可戚继光拿的心里踏实;家里日子虽然窘迫,可妻子愿意跟他过苦日子,所以他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 如赵期昌得到一个机会才有了眼前这一切,戚继光也相信,自己完善自我做好准备,抓住机会后,会做的比赵期昌还要出色。 田地里,老人和少年少女还有一帮孩子拔着萝卜,擦干泥土后装筐,洗净后要拉到城里贩卖,换取目前最紧张的粮食。 赵期昌这里即将断粮,戚继光这回过来,就押送了五十石粮食。这批粮食只够赵期昌用到下月底,也就是说在十一月时,赵期昌就要断粮了。 白石墩一切发展离不开粮食,一日管饱三顿饭,支出压力实在是太大。 更恐怖的是,赵期昌找不找新的粮食来源途径。贩卖萝卜、大白菜也换不来多少粮食,除了留下冬季吃的外,多出来的蔬菜撑死能换来一个月的用度。 没法子,他这里人口越来越多,老弱虽然吃的少,可平均下来一人一天要吃五合米,十人就是五升,百人就是五斗,三百人则是一石五斗。五十石,只够一个月用度。 这里发展的所谓奇迹,就是赵期昌将摊子铺的太大,大到他无力供养,难以维系。 他在刀尖上跳舞,他最少还需要五百石粮食才能彻底补上窟窿,撑到明年夏收,这里才能步入健康的循环。
赵鼎明作为中所佥事,陪同戚继光巡视中所下属各百户寨、火墩。 两手缩在暖袖里,站在戚继光与赵期昌中间,点着头吐着白气夸赞着:“好啊,白石墩短短两月发展,已不差刘家旺多少。就是军械不足,补齐军械后,与刘家旺足以扼守卫里腰杆子。” 登州卫沿海东西铺开,西边是城池和水寨,军力鼎盛不惧外敌;东边福山所、奇山所和备倭城连成一片互为犄角。最大的防守漏洞就出现在刘家旺这一片,是蛇的腰腹区域。 登州卫升格后,增设刘家旺三寨十五墩为的就是弥补防御上的空缺。可一步步衰败,三寨十五墩体系已经跟不上形势变化。 不将腰腹区域的守备工作做好,城东开荒计划也让人心里不踏实。 升格白石墩为堡,在赵鼎明看来还是不够,最好修建一座千户级别的所城,与备倭城同级别。如此才能有效威慑海上来的贼寇,安抚内部人心,震慑城里士绅。 不过这里发展要一步步来,他开口,戚继光就理解了,重点是补足军械四个字。 握着马鞭遥指大片田亩,戚继光看着赵期昌:“赵百户屯垦得利,此事本官业已上报朱道员。有功要赏,待朱道员批准后,本官再拨下一批兵甲。” 赵期昌拱手道谢,询问:“掌印的意思是,报备十顷军田” 卫所衙门里,能打仗是军功,会cao训军士也是军功,开荒增加生产也是军功。 戚继光摇头:“报备十顷,包含白石墩原有五顷田地。新开四顷田,也是一笔不小的军功。” 说着,戚继光看向赵鼎明。报备上去的田亩在头几年有免税政策,后面就要纳入卫所黄册,进入收税的范畴。至于没有报备的,自然不需要纳税。 赵鼎明点头:“如此也好,就依掌印。” 戚继光颔首,笑着:“京东开荒这么大的地界,不拿出一些报备,卫里也不好向上面交代。” 赵鼎明拱手,心中却是暗骂戚继光贪心:“掌印所言甚是,下官家中,开春时会报备二十顷,掌印在任一年,每年报二十顷。” 报备的田亩都是要缴税的,进不了戚继光的口袋,可也是戚继光的政绩所在。赵鼎明没得选,戚继光肯开口要,对他来说就是好事。 原因太简单了,赵家名义上得到了二百顷荒地处置权,眼馋的太多。将戚继光的条件摆出去,不少人的动力会降低,也会摆明关系,即戚继光是支持城东开荒计划的,你们别想玩玉石俱焚,损人不利己的把戏。 戚继光笑容更甚,对赵期昌缓缓点头,握着马鞭在手里晃着,大步离去。 赵家得到名义上二百顷做表率,每年拿出二十顷做表率,那其他开荒家族也有了一个榜样和标准,城东开荒计划每年报备的新田,大概也在五十顷。 一年五十顷的垦荒政绩,三年内戚继光想不升官都难 赵期昌的态度是无所谓,这么大的盘口赵家吃不下,与谁瓜分都亏,唯独与戚继光合作不会太亏。 仔细计算后,他现在只能撑到十一月低。找不来新的财源,他就会破产,几年后的东西对他来说有些遥远。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