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大局所在 (第1/2页)
第四十二章大局所在 刘文清可怜兮兮的目光望来,他与戚继光有亲戚关系。 戚继光之父戚景通原来娶的是卫里张家的女子,却不生养孩子。断香火的压力下,戚景通又续娶王氏,五十六岁高龄生下戚继光。 而刘文清的母亲,也是王家出来的。虽然与戚继光之母血缘较远,可终究是相识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戚继光与张茂是同辈没血缘的亲戚。张茂的姑姑就是戚景通的原配,是戚继光名义上的大娘。 所谓卫里的争斗,六七代人下来相互通婚,可以理解为一帮子姻亲宗族在闹矛盾。 戚继光对刘文清的不堪表现本就心里不满,赵鼎明的逼迫在他看来不重要,重要的是张茂,这个他名义上的大表兄,比他大足足二十多岁的表兄。 张茂慢悠悠饮一口茶,见目光都落在他身上,端着茶碗道:“刘cao守的行为,完全够得上渎职。这一点,刘cao守有何说法” 刘文清歪着头:“备倭城常驻三百捕倭军,我刘家手里只有百来人,余下的可多是中千户所的。” “你的意思是指我中所各家必须要帮你姓刘的擦屁股” 赵鼎明说着咧嘴:“可备倭城常驻捕倭军是轮替,现在全都是你福山所的,与我中所何干惹得朱道员发飙,卫里各家跟着倒霉,但最倒霉的只能是你刘家” 刘文清瞋目片刻,长出一口闷气,低下头去。 朱应奎发火,他刘家断无可能继续握着备倭城,连累卫里各家一起吃亏,到时候各家不说排挤刘家,还会联手起来给刘家一个教训。 戚继光头大,轻咳两声道:“刘家有刘家的不该,但不能把卫里各家牵连进来。这是大局,在座的三位以及戚某,都要为卫里各家着想。” 张茂点头:“是,戚掌印这话没错,要讲究大局,以大局为重。所以呐,刘家自己犯错捅了篓子,就该端正态度,让出备倭城。” 赵鼎明跟着帮腔:“就是这个理,交出备倭城,由卫里择贤良、有力人家执掌。备倭城关系沿海周边六十里村寨安危,容不得屡屡疏忽。” 刘文清低着头,看不清他的表情,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戚继光也饮了一口茶水,缓缓道:“刘千户,这事儿眼前本官还能做主。若明日朱道员来到备倭城,恐怕刘家丢的可不仅仅是备倭城了。到时候,朱道员若抓着备倭城篓子,逼着卫里各家出丁协助平叛各家拒绝不得,又该怎么看刘家” 垂着头,刘文清不死心,问:“召集周边戍堡火墩,加上左近军户,可得三百人。若两位老哥借人马、或军械于我刘家,此厄可解。二位老哥大恩,我刘家没齿难忘” 轻哼一声,赵鼎明扭过头去。 张茂端着茶碗,右手握着碗盖拨着茶水浮叶,神情平静。 报答口头上以后的报答,能比得上眼前再逼一把,就能得到的实权cao守印 戚继光起身,拿起头盔戴在头上,拍拍刘文清肩膀道:“老刘,松手吧。别让小弟为难,也别撕破脸。今后的机会多着呢,何苦死争眼前” 刘文清垂着脸不言语,戚继光扭头对张茂、赵鼎明道:“今夜咱还要返回左千户所,明日一早陪同朱道员来备倭城。这里就交给二位老哥了,至于福山所,刘家大兄抓紧办事,也别疏忽了。” 戚威揉揉惺忪睡眼,打个哈欠,提着戚继光钩镰枪紧步跟上。 空荡荡的门楼里,戚继光表明态度就走了,赵鼎明心中安定,笑着说:“刘老弟,福山所可是好地方。多少人眼馋,看好老祖宗传下的基业可比什么都重要。” 登州卫靠海,现在执行着严酷禁海令。市面上能光明正大卖海产的就两个源头,一个是登州水寨出来的,一个就是专职备御海防的福山所。 靠海吃海,福山所虽然土地盐碱范围大一点,可的确是个逍遥的地方,起码真的能做到靠海吃海。 刘文清抬头,强笑:“今番还要多谢两位老哥援臂之恩,否则真让朱道员抓住把柄,大伙都下不得台面。” 张茂呵呵发笑:“老弟明白这一茬就好,这备倭城也不是你刘家的,也不是我张家或赵家的,是卫里的。这cao守印,各家轮流拿,只能算个外物、公器。守好自家的盘口,可比什么都重要。” 他弟弟张节,在时任山东总备倭官戚景通帮助下,十四年前以山东武举第七的武名充任备倭城cao守,十年前调任蓟镇担任守备,现在就是游击将军。 距离总兵就差参将、分守副总兵、副将、这三级,总兵上面还有数量有限的掌印总兵,这类总兵一般人就别想了。 挂将印的总兵可谓是位高权重,只要挂着将印,就有临战自主调兵权。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